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两天听了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开课,关于教师对教材"语言"的把握方面觉得有话要说.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到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第一次建构体积计算的方法,除了需要对体积概念的形成作复习,还要使学生参与到计算方法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实际上最理想的、最高效的莫过于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关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这一要点的"再创造"的过程中来,实现了学生的"再创造",也即实现了完美的建构.课堂上,教师作好了相关准备,在进入学生实验前,教师安排了5个实验步骤:①摆一摆: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些长方体.②说一说:一排摆几个,长是几厘米?一层摆几排,宽是几厘米?一共摆几层,高是几厘米?③填一填:在下表中填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相似文献   

2.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难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这部分知识的连结点是选定单位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以及长、正方体的关系。我们是这样设计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过程的。一、做——操作感知1.先让学生用学具(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一摆,教师同时出示幻灯片: 实验1:每一排摆4个棱长1厘米的方木块,摆3排,方木块的总数是( )个。实验2:摆这样的2层,共用方木块( )个。  相似文献   

3.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案例1——最初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活动一:直观感知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编排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五年级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空间思维还不够完善。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中,教师借助实物来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从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体积(容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公制体积单位的进率和换算,学会土石方计算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重要,掌握其特征,理解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比较容易。这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  相似文献   

6.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最后一节体积度量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节学科实践活动课,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和容积概念,认识了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换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石块、土豆、红薯等物体由于形状不规则,其体积不好直接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测量、计算,怎么办呢?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讨论,得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怎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要求呢?我县一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时的三个片断,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片断一] 课始,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直观地指出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引出了“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使学生直觉地领悟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现实中存在的;体积及体积单位可以从现实中捉摸到;进行体积运算是现实生活不能少的活动。此后,教师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演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实验上来。实验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出示长、宽、高分别为1厘米的立方块,如图1。第二步,把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摆成一排,如图2。这时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4。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听了一节“圆柱体积”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圆柱的体积,谁能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能否说说依据?”于是,有好几个学生都说:“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另一种想法:“圆柱的体积=d×d×h×0.785。”并说出了他的理由:“正方形中最大的圆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0.785倍,把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就是这个长方体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就等于这个长方体体积的0.785倍。”这时老师又说: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的联系及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月至对页例1和例己长方体、正方体和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低六和作和单价的共础卜讲行或学的。济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自…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40页-43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 能说出谁的体积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体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推导长方体的求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必须加强实物与教具的演示和学  相似文献   

13.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教学,是继长度、面积之后,符合空间观念发展过程的教学课题,是体积教学的基础。但由于公式是通过实物的演示建立的,学生应用公式计算体积也不困难,一般不够重视,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教师边演示实验边讲解:①把4个1立方厘米的方木块摆成一排,一个是1立方厘米,4个就是4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②每一排摆4个方木块,摆3排,摆1层。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一层就是4×3×1=12(立方厘米)。③每一排摆4个方木块,摆3排,摆2层。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24立方厘米。它的体积就是4×3×2=24(立方厘米)。于是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忽略了由方木块组合成长方体,要抽象出长方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材第31—33页例1、例2),第1课时,新授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三维几何形体。由二维平面图形到三维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它是学习一切几何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掌握了常用的公制体积单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总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进行的一节总复习课。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并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四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突出转化规律,体现数学化思想。本案例中描述的教学片段,就发生在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进行的拓展练习。  相似文献   

16.
圆柱的体积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是后面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过程中没有增加一块,也没有减少一块,所以体积不变,即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所以想办法求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  相似文献   

17.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几乎教过这一内容的教师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只记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却不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能套用公式,却无法变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为此,教师们想了各种办法让学生自己探究体积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了体积与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实践中探索;通过操作、推理、合作,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前思考: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使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体积的含义,在动手操作中渗透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和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材第31-33页例1、例2),第1课时,新授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三维几何形体。由二维平面图形到三维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它是学习一切几何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掌握了常用的公制体积单位,通过本节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