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简易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被许多师生所忽视.一是教师总认为小学生预习有困难,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去备预习;二是即使有了预习作业,学生也懒得预习或草草了事,收效甚微,学生中能够坚持预习的凤毛麟角.究其根本,还是对预习的功效缺乏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其实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试着去做一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韩晓东 《学周刊C版》2011,(8):144-144
一、课前预习使课堂更精彩 预习无疑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让学生去预习,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学生还没有一定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积淀,要想读懂一篇文言文,这困难势必很大。他们往往会凶为看不懂而懒得预习,更谈不上思考。所以,一说到古文,学生常常会说:“等老师给讲吧,自己啃不动。”  相似文献   

3.
树懒     
《课外阅读》2012,(18):69
树懒是唯一身上长有植物的野生动物,它虽然有脚但是却不能走路,靠的是前肢拖动身体前行。所以它移动2公里的距离,需要用时1个月。树懒吃饱了就倒吊在树枝上睡懒觉,可以说是以树为家。树懒是一种懒得出奇的哺乳动物,什么事都懒得做,甚至懒得去吃,懒得去玩耍,能耐饥一个月以上,非得活动不可时,动作也是懒洋洋的极其迟缓。  相似文献   

4.
课文的学习,预习非常重要。有效的预习能让学生对文本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从预习的方向性入手,剖析预习的合理步骤,并提出三个预习方向:一是预习目标应该明确化;二是预习方法科学化;三是预习展示的兴趣化。  相似文献   

5.
王丽彩 《语文知识》2006,(12):30-30
有一次听一位朋友说自己整天不愿意运动,懒得像条蛇,觉得很新鲜。因为普通话中一般都是说“懒得像头猪”。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并持之以恒地预习,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我们的语文预习才不会流于形式,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从预习的定义、预习的方法、持之以恒进行预习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旨在引领学生们快乐预习、高效预习,养成一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常见的有: 一、坚持课前预习从预习的时间和内容上看,预习大致分为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三种。这三种预习是有内在联系的,学期预习做得充分,阶段预习就可以少花时间或不进行;阶段预习如果进行了,那么不一定再做课前预习了。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前  相似文献   

8.
杨邦林 《广西教育》2014,(29):19-19
正课前预习、教学听课和课后复习是整体教学模式中的三大活动环节,预习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并利用已有知识初步感知新学内容,找出其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试对预习的方法进行探究。一、课前预习的基本方法语文预习可分为学期预习、单元预习和课文预习三种类型。本文着重探讨课文预习这一形式。小学生开展语文预习的自主学习活动,具体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预习。阅读预习就是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或语段,理清文本的结构脉络,初步把握文本和作者所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4):12-13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阙群理 《小学生》2013,(7):60-60
"预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强调了做事有准备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至关重要。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从笔者大量的阅读分析来看,有如下几个观点:数学知识的特性决定了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此为赞同观点。预习削减学生对知识的新鲜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此为  相似文献   

12.
一、检查预习,理解词语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在预习前全都认识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学生举起了手)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有一个字不认识,是通过预习才认识的?(有一生举手)师: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  相似文献   

13.
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预习环节应注意以下三点;一、熟悉课本,夯实基础——预习作业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二、放眼课外,巧用网络——预习作业要有时代气息;三、抓住热点、焦点,结合学科特点——预习作业要体现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节.”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这样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有作用吗?又有多大的作用呢?“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一种被证明了的有效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是占少数的,多数学生都是在上课那一刹那才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然后给学生制订科学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吴琼瑜 《考试周刊》2014,(57):35-35
<正>预习通常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尽管预习的题目是教师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  相似文献   

18.
一、原生态预习的内涵 一篇课文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现实中我发现常常是老师的讲解。从理论上讲,老师都会安排学生预习,可事实上有好多学生根本没有。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这是因为有些老师怕预习浪费时间,要求学生预习却不检查;有的老师虽然布置预习了,但由于时间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通过行政手段规定了学生数学预习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编制《预习思考》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时间,有《预习思考》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有了变化,数学课堂也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受山东杜郎口中学成功经验的启发,我在本学期尝试了一种预习教学方式——预习展示台,初衷是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想培养学生自主地、有目的地预习课文的能力,使预习不再如毛毛雨——只湿了一层地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