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茅盾对现代报告文学发展的理论贡献体现在明确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厘清了文体的流变问题、预见了文体的开放发展.茅盾丰富的报告文学创作一方面发挥了报告文学轻骑兵的功能,彰显批判性的战斗品格,另一方面优化了纪游体报告文学的结构,突出政论性的文体特征,还丰富催生了报告文学多样化的文体形态.同时,茅盾积极发挥作为文学编辑的功用,重视扶持报告文学作家成长,助推了文体的大众普及.  相似文献   

2.
对于报告文学未来生存的忧虑,源于对报告文学存在价值的质疑.目前,关于报告文学包含于文学之中、报告文学属于新闻还是报告文学是集文学与新闻于一炉等三种观点都存在问题.其实,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文体与文学和新闻有显著的区别.本文就是基于对报告文学特点和性质的研究,明确定位报告文学的文体独立性,并提出了报告文学发展的若干对策,以肯定报告文学文体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根本性的,即数字化时代社会文化对文体的影响.在20世纪报告文学繁荣的时候,报告文学真实性、时效性、文学性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报告文学原有的文体特征虽然存在,但已逐渐弱化和转化,并与新的媒介、新的传播形式融合,产生出了新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又要吸纳提炼报告文学新  相似文献   

5.
胡风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研究所具有的某种开创性,标志着中国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主要由译介转述走向独创自著。他从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和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的实际出发,提升了报告文学的文体地位。胡风采用系统比较的方法,独辟蹊径地论析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他对报告文学的两个核心问题——真实性和文学性,也有精辟的阐释。该文从文体功能、文体特质、文体写作等三个方面系统地整理和论析了胡风的报告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报告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回归文学的本位,与此同时也在逐渐衰落.报告文学衰落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报告文学的文体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化.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应由真实性、新闻性、文学性转化为真实性、新颖性、文学政论性.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当中一个最年轻的文体,20世纪20年代已产生了初具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作品。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的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1930年“左联”成立以后。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个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这一名称在中国的出现虽然在 30年代 ,但这一文体在此之前就已产生。从文体传承的关系和历史的发展来看 ,这种文体因素最后成为一种具有真实性、新闻性、文学政论性特性的新的独立的文体形式 ,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国古代纪实文学可以说是今日报告文学的历史渊源。古代的许多作品虽不能冠以报告文学的名称 ,但已具备了报告文学的某种形态 ,我们称之为报告形态。从报告形态到报告文学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报告文学的诸内质中,它的文体特征尤其是真实性是最主要的.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些问题多有争论,但如果对报告的创作史和批评史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便会发现,虽然报告文学本体理论的体系性建构与创作及创作史研究相比,还相对显得滞后和薄弱,但在报告文学的文体进化中,报告文学已从新闻的依附中走向了成熟和独立,已嬗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理论批评也日臻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语言四个方面描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形态上复杂化,并运用立体思维处理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叙述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报告文学的语言则是多种文体语言的糅合。新时期报告文学实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依据本土报告文学丰富的创作实践,在前人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上形成恢复、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总体上看,20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在话语设计、方法优化与体系建构等方面问题不少,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中所显露的诸如独特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恢宏的历史框架、深厚的文化生态等新维度,昭示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个性化、体系化品格的渐次生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报告学成为坛主流体的辉煌,与报告学作家奉行的体意识密切相关。在本书写与叙说的对象上,坚持以非虚构性为核心的体规范的本位坚守;在探讨写作方式上,不拘一格地进行叙说方式的刨新实验。在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体意识主导下,一个坚守体本位与锻造体活力的互动之路就生动地呈现在近百年报告学创造的宏伟时空之中。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创作,既是一种艺术创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报告文学作家只有从社会道义和良知出发,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诉诸公众,才能引起社会的共鸣。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对农村贫困学生给予强烈关注,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告文学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就是中国古代的记实文学。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文体,它又确实在外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与"五四"新文学同步而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国际报告文学的强盛劲旅。但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质疑,至今不绝于耳,笔者认为,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时代的艺术化文献,独立于世界文坛。我们只有从国际报告文学发展的视阈,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报告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评论李鸣生的长篇报告文学《风雨长征号》的同时,阐释了关于报告文学五个方面的问题:关于报告文学的长与短;报告文学新闻性新解;正义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本源;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取向;潜规则与显规则探究。  相似文献   

18.
龚举善教授研究报告文学的著作《走过世纪门》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谢冕教授和尹均生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该著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观察点,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若干重要而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并就新世纪以报告文学为核心的纪实写作前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乐观展望,堪称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