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踏上自强之路的中华文明古国在新时期发出“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心声。外宣工作就是一项文化传播工作,但外宣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是我们外宣部门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析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误读”与“虚构”现象,并由此确定我们的外宣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刊[地方外宣]专栏创办5年来,得到了广大地方外宣干部的热情关怀和积极支持,也得到了各界的好评和鼓励。在1999年中国外文局第五届优秀书刊评比中,[地方外宣]专栏获得了优秀栏目奖。编辑部还对地方外宣干部的来稿做了评选,有70多篇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稿件获奖。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外宣事业的发展,更密切编辑部和地方外宣部门的联系,也为了在新世纪使我们的刊物办得更有特色,在中国外文局领导的支持下,本刊编辑部和中国报道杂志社将在2000年举办“中国报道杯”地方外宣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期 间,来自文化部的官员与其他部委的 代表都在前排就座,这给我们一个喻 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 格局已经搭建。 在做外宣工作的过程中,大家都亲 身感受到,当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争 执、贸易上摩擦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 更显示出穿透力量。这两年中国文化部 的文化交流活动办得红红火火—— 2003年到2005年,历时两年、覆 盖中法两国全境、先后举办七百余场 活动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文化交 流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它使国家间、 人民间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国 家主席胡锦涛称之为“中欧文化交流 史上的创举”。2005年10月,在美国 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和美 国首次合作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 国文化节”,中国七百多位优秀表演艺 术家、五十余场演出,让四十多万美国 观众亲自体会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与博雅包容。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文化传播在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外宣工作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 在孙家正部长刚刚从美国参加 “中国文化节”回来后,尽管工作日程 被紧张和繁忙充斥着,但他仍拿出近 两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对外大传 播》记者的专访。 没有见到孙家正部长之前,我们 在网上搜索着关于他的信息和故事, 可是这些信息根本无法满足我们想更 多地了解他的欲望,他仿佛是一个更 喜欢把成功的喜悦隐在幕后的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科学论断对外宣工作非常具有针对性,是今后做好外宣工作的根本要求。努力使外宣工作体现时代性对外宣传是最需要体现时代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或者说体现时代性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看到一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外宣部门组织制作的对外宣传品,其中一些精品所达到的水平,使人对近年地方外宣工作的成绩刮目相看。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地方外宣品“七个一工程”评比获奖作品的展出,也使这些成绩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摆脱对内宣传的影响加强对外宣传意识或针对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必须经常谈。在衡量一件外宣品的质量时,这也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天津出了一本日文的《投资指南》,其内容是向日商介绍天津的投资环境,除了人口地理、经济现状、优惠政策等必需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6.
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世界想了解中国什么?怎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电视外宣节目制作所面临的问题。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去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外宣是党的整个外宣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比对内宣传有更强的政治意识,要牢牢把握住导向,把中国的形  相似文献   

7.
(二)在“出去”上想办法,加强外宣针对性。对外宣传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外”字,它的对象是外国、外国人。因此,只有走出去,送出去,打出去,才能使宣传更直接,更有效。一要疏通渠道走出去。首先,对出国人员要强调对外宣传的任务,使出国的同志都成为外宣队伍中的一员;其次,外宣要同对外文化交流紧密结合,把对外宣传寓于文化交流之中;第三,要开展广泛的外联工作,要以“文”会友,以“情”结友,以“物”(外宣品)联友,以“诚”固友,这样就会海内存知己,朋友遍天下,渠道自然会多起来。走出去宣传,效果明显不一样。1994年,湖北省组织一个文化代表团赴美,举办中国三峡书画摄影展。参观展览的美国观  相似文献   

8.
安阳市对外宣传工作按照“开拓创新、服务经济、强化职能、广泛参与、提高形象、拓宽领域”的工作思路,围绕安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打造“信用外宣”、“特色外宣”,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为改革开放树立了新形象,为经济建设营造了舆论环境,外宣工作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最近在河南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安阳市委外宣办由于工作出色、政绩突出,又荣获“2003年度河南省对外宣传先进集体”称号,在全省重点外宣项目中安阳有两个项目获奖,其中“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宣系列推介活动”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外宣工作是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翼,很显然,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的基本路线。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这种服务,从地方外宣工作实践来看,我们体会必须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一、把对外宣传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之中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许多地方把开放摆上了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整个经济的振兴。对外宣  相似文献   

10.
“大外宣”是我们搞好外宣工作的主要思路之一。大外宣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有的地方如上海已从工作机制的角度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四川省近年来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工作,组织对外宣传,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根据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四川省的工作实际,所谓“大外宣”,就是适应不断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文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2006年,外文局以11种文字出版了2104种图书.以9种文字出版了24种期刊。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与新中国的脚步同行。为中国的对外宣传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外文局强大的外宣领军人物。如著名翻译家、作家杨宪益、叶君健、冯亦代、徐迟。著名战地记者萧乾等扬名海内外。并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老一辈外宣工作者逐渐淡出工作岗位,外宣干部严重不足。加之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大势下。对外宣传面临针对性不明、时效性不强和对外发行有效性不足三大难题,这些都制约着外文局书刊外宣事业发展。 为解决上述三大难题,在中央领导的指示下。外文局于2004年正式开始了书刊“本土化”进程。在最近刚刚召开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对外宣传工作,对象在国外.必须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走出去。体现着对外传播的能力.反映着外宣工作的实效。” 这一切都需要在走近,了解的基础上去实践,去实现。 以国内资源为依托.把选题策划和印刷发行前移到对象国和地区,国内根据前方要求编辑制作,利用对象国的渠道进行销售.形成“前店后厂”和“两头在外”的出版发行模式。“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给外文局的书刊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内容革命”。外文局举办的2006年度外宣书刊评选活动,就显露和折射出这种变化。 这是外文局第三个年度的书刊评选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评委们针对参选作品,在评审意见表中留下了多达几十条的评审意见。评委们外宣意识强烈,视野开阔,见解独到。他们的中肯意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和  相似文献   

12.
泾县是革命老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在这里发生。为了弘扬“云岭精神”,歌颂老区人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可喜成绩,努力做好县级外宣大文章,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克服了县级外宣报道区域小、素材少、难度大的诸多因素,寻找外宣工作有效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泾县外宣工作得列了市委宣传部的肯  相似文献   

13.
这是美国学校作为介绍中国的课程所使用的一套教育录相带的说明书。这套录相带共26集,每集30分钟,从历史到现在,对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地作了介绍。它是以美国官方的“公共电视台”(PBS)所放的巨型纪录片《龙之心》为基础编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外部世界十分重视对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认识。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美国课堂上作为向年轻一代介绍中国情况的录相带,却不是我们中国提供的,而是那些对中国带有偏见的人编制的,其中不乏对中国的误解和歪曲。本刊登载这套录相带的说明书,意在引起所有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同志的注意:中国人自己最有权威和条件正确介绍中国,只要我们以客观态度,不带政治宣传色彩,科学而艺术地编辑和创作出介绍中国的书刊和电视片,是会为海外的受众和教育机构所欢迎的。这项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思想工作,不可等闲视之。而这份说明书所列出的外国人感兴趣的方方面面,也正是我们外宣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做工作的题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宣期刊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外国读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外国读者的口味是怎样的?相信不少人看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所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也读过今天的美国人库恩写的《江泽民——他改变了中国》,我们试图从他们看中国的视角中,了解外国读者的需求。最终,我们发现那些曾被中国记者忽略的细节,那些不曾被中国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现在他们的笔端。经了解,能经常有机会与中国记者同行,并不断亲自写稿的外国专家当属中国外文局各期刊社的专家为“最”。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专家,一次次走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去,将自己看到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传递给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读者。中国外文局近几年来组织了数十次外国专家采访团,赴中国各地采访,他们采写的稿件的确有新的视角,字里行间透着对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份新奇,他们又将这份新奇传达给了更多的海外读者。本刊推出这组选题,就是要使我们的外宣工作者通过“外国专家‘写’中国”了解:中外媒体人之间,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表述,同一个过程不同的角度,以此进一步探讨新时期外宣工作“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的一些企业虽然具备"走出去"工作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却未能及时地善用外宣媒体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时常选取一些内宣意味很浓厚的素材。《对外传播》杂志经常会刊登外宣中的好案例、外宣战线采编人员的优秀经验,笔者以为,机关、企事业外宣工作者应多读《对外传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对外传播》不仅是采编人员的业务交流平台,而且在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人员对于外宣工作的认知方面更是"切实所需"。它是外宣工作的集萃、点睛,处处都紧贴外宣工作实践,引领外宣工作者最前沿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时刻被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包围,对外宣传品这一特殊的信息传播载体因其方便、表现形式多样、内容量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地方外宣的重视,研究和探索对外宣传品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外宣工作的重要课题。编辑制作外宣品是地方外宣的主要工作之一。乌鲁木齐市委外宣办近年来,先后编辑制作了《中国  相似文献   

17.
2007岁末,《对外传播》一行如期见到了朱穆之同志。采访朱穆之同志的计划已经酝酿了一年多,本来,记者预设了很多问题,以分享一名新时期外宣工作开拓者对中国外宣事业的见证。当我们刚想启动一个个采访话题时,穆之同志却笑着拿出了一篇文章说:“我已经退下来15年了,怕谈不好,还是写了点东西,你们看看吧,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们再深入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格局的日益形成,担负着“服务经济、推进开放、树立形象”重任的对外宣传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泛,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外宣资源,不断拓展外宣空间。提高外宣工作质量,是每一位地方外宣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回顾近年来外宣工作的实践,我们  相似文献   

19.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由中翻译成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外文局2002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建立对优秀外宣作品和先进外宣工作者的奖励制度”的部署,进一步突出对外宣传在外文局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宣传业务骨干队伍建设,推出精品力作,在不断提高外文局书、刊、网对外宣传水平的同时,营造学习、钻研宣传业务的浓厚氛围。根据《中国外文局优秀外宣作品评选办法》的规定,经过外文局评委会专家严肃、认真、公正的评审,最终有24件作品榜上有名,评选结果在外文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