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面以<长方形周长定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能力的培养. 1.通过长方形周长定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长方形周长的定义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 ,去年悉尼奥运会上 ,我国运动员夺得了28枚金牌 ,一面面五星红旗不断在赛场上空升起(电脑演示)。大家说红旗是什么形状?(学生齐答 :长方形)再看小朋友们常用的手帕(电脑演示)是什么形状?(学生齐答 :正方形)2 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二、教学新知1 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1)出示汉字“围” ,请学生说出围的意思并组词 ,并让小组里几个同学手接手地围一围。(2)出示 ,提问 ,这四根小棒有没有围成图形?怎样才是围成?请你围给大家看。(3)学生动手用小棒…  相似文献   

3.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青年教师教《长方形的认识》。教师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你们看,这个黑板是一个长方形。那末,教室的地面呢。教室顶上的天花板呢?”学生回答都是长方形。这样,教师就以为学生知道什么是长方形了,接下来,布置学生看课本、读结语、做题目……剩下最后一点教学时间,教师进行小结性提问:“什么叫做长方形?”结果学生仍然回答:黑板面是长方形,地板面是长方形,天花板也是长方形。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 ,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悟学习的乐趣、顿悟知识的真谛 ,就必须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请看以下教学片断。教例〕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教学片断。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如下题 :下图都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 :同学们能看出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图形?生 :长方形。师 :你会求长方形的面积吗?生 :会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下面以长方形周长定义的教学来谈谈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操作、推理、归纳能力,空间观念以及置疑、释疑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关键点剖析: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3.教学关键: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所含平方厘米数)与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和宽(所含厘米数)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一、认知冲突,激发探…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探索、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向思维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校园里的两个长方形花坛和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24页。【教学过程】活动一:铺一铺,议一议师:(课件依次出示两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请同学们看,这是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6厘米、8厘米,这儿还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如果用这种小长方形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学生观察思考后,少数学生举手)生:我觉得能正好铺满的是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师:(不正面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正确,以激发学生动  相似文献   

10.
案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1.引导猜测。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关。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生1:长方形的面积也与它的长、宽有关。生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周长有关。……师:是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直观演示验证:把长方形的长(或宽)拉长,长方形的面积也变大。使学生确信: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与宽有关,也与它的周长有关。)2.分组操作。师:那么,长方形的面积究竟和它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请各学习小组一起动手,从各组准备的2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选出任意几个拼成…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案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师: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多。①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在四位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完成下表: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相似文献   

12.
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直观,分层次地突出长方形的本质因素,把观察、操作、思维揉和在一起,在看、说、数、量、比、折上下功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一、初步观察 1.看:教师拿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教具,让学生看一看,指出这些图形就是长方形。 2.说:教师指着教具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黑板面、书面、课桌面、方桌面、火柴盒面等) 3.数:要求学生指着教具数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思路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在上海市一期课改教材中被安排在四年级,教材提供了3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要求学生数格子、填表,并观察表格中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公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数第四册.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操作、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图式,通过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一、利用直观图式,感知规律1.直观感知,初步感知教师呈现图1,让学生列式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接着呈现图2,让学生列式计算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图1中的长方形和图2中的大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的认识,对以后的几何形体知识教学有重要作用。为让学生较好地认识长方形,教学中应多引导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并加强对各种图形的抽象、比较工作。教学程序可作如下安排:一、直观、操作。分两步进行:1.初步直观。要学生看桌子、黑板、书本、讲台的表面,问各有几个角?哪些角是直角?(黑板面的角,教师可用大三角板量给学生看。桌面、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九义”试用修订本)第二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电脑演示等,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能辨认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独立探寻问题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引出新知。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想一想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怎样?(计算机动态演示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板书:长方形。2.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数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具准备:三角尺、小方块、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等。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师:小朋友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校园,愿意吗?请看(课件播放图片)。师:用数学的眼光欣赏,发现其中有许多图形朋友,认识的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圆面积公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式的推导也采用转化方法。大致的步骤是:先把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圆面积计算公式。但是,教学实践表明,限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难以使学生想出应该如此分割、拼补,从而归纳为已学过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难以让学生确信拼成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相等;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进一步领会“转化”这一重要的思考方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运用电教手段,对改进圆面积教学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过程】一、翻折图形,唤醒认知师:长方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呢?生:长方形有横着、竖着、对角线上的4条对称轴。(请学生来折一折)师:(追问)碰到什么困难了?生:我发现长方形斜着的怎么折都不能重叠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