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兰性德是清初文坛上闪耀着异彩的明星,所作诗词感情饱满,自然流畅,朴实无华而又意趣无穷,读后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对这位满族奇才俊彦、满汉文化融合的杰出代表的生平业绩,尚多歧解异说,有的甚至“东西对立”,“觇梭龙”就是突出的一例。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君墓志铭》中说:“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性德的好友韩菼在《纳兰君神道碑铭》中说的更详细:“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唆龙羌。道险远,君间行,疾抵其界,劳苦万状,卒得其要领还报。后唆龙输款而君已殁。”可见“觇梭龙诸羌”或“觇唆龙羌”对我们了解和评价纳兰性德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从纳兰性德传记史料辨正的角度,对《纳兰性德全传》一书中有关纳兰性德家世、生平、著述等方面的描写问难。  相似文献   

3.
作者继续对纳兰性德这位著名词人进行考证推究,这对于理解纳兰生平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4.
刘宇 《考试周刊》2009,(13):14-14
“不是人间富贵花”是纳兰性德这个贵族公子在盛世中发出的感叹,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介绍寻找这种感叹的根源,通过对整首词的解读与纳兰性德一起体验他的盛世悲情。  相似文献   

5.
20年来,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为依托的纳兰性德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纳兰性德的生平、作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的特色和亮点,总结20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纳兰性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曾有两次东北之行。第一次是在春天,伴驾东巡,第二次是在秋天,奉使东巡,具体任务是宣抚内蒙古科尔沁诸旗和索伦诸部。宣抚科尔沁本应由理藩院执行。据《康熙起居注》,康熙曾严词指责理藩院:办事懈怠、不负责任。所以不得不派亲信侍卫纳兰性德到东北去。  相似文献   

7.
秦松龄是清代初年围绕在纳兰性德身边的众多江南文人中的一个。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但是现在对秦松龄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多是附庸于纳兰性德研究之后对其生平作品做简单论述。论文通过对秦松龄生平、词作的论述,总结出秦词温婉动人,情真意切的特点,使读者对秦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生平及其悼亡词创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对纳兰性德出任佐领、外家荣辱、岳家浮沉等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加深对纳兰性德生平、思想的了解,进而对理解他的作品有所补益,能为纳兰学研究的繁荣扩展视野。故笔者对此作些探究,旨在参加讨论,望方家不吝指教。 一、出任佐领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研究专栏是《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创办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栏目。20余年来,该专栏已成为纳兰性德研究专家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广大读者和学者了解纳兰性德研究的重要窗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作为国内首家开辟纳兰性德研究专栏的刊物,刊载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某些方面则有新的开拓。该专栏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上乘的学术质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给我们办好刊物带来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性德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史,尤好填词,并以词人名世.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成进士,康熙十七年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多次随扈出巡,并曾奉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他生于顺治十一年(一六五五),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仅三十一岁.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生于贵族之家,父明珠为康熙初显赫一时的权相,他本人也是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然而其词作却“声泪俱随,令人不能卒读。”词集中的“愁”、“泪”、“凄凉”等语触目皆是。纳兰性德何以如此多愁善感,本文拟从其生平、思想等方面入手,挖掘其中种种矛盾,以证明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多种矛盾纠结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学界于纳兰性德生平研究上 ,主要着眼于晚清有关纳兰传闻的排解 ,同时对纳兰年谱的编撰、有关纳兰生平中一些谜团的澄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15.
王羽 《教学随笔》2016,(7):151-152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重视的人尚不多.而他们两人的关系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红楼梦》问世以后,很多人认为贾宝玉是以纳兰性德为原型的.考察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我们探求纳兰性德和《红楼梦》究竟有无关系和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我们先看一下纳兰性德和曹寅的简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十五年任三等侍卫,后升二等侍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一等侍卫,五月底病逝.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85年),比纳兰性德小4岁,康熙十  相似文献   

17.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十分注重地域文化研究,把深入挖掘清朝历史和清代文学遗产,始终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自1985年学报开辟了纳兰性德研究专栏,至今三十年,连续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学报编辑部与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携手合作,培育本院稳固研究队伍,广泛联络各地学者,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建立纳兰性德研究室,连续刊发纳兰性德研究的优秀论文,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创作、思想等各方面展开深入全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纳兰研究的热潮.凸显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术研究的民族特色,不仅加强了学术交流,繁荣了民族文化,还活跃了我院学术研究的氛围,扩大了学报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引起了海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而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形象,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纳兰的身世入手,着重分析了纳兰的不同词作中所透露出的人生理念,并借助纳兰性德的词作深刻剖析了纳兰性德性格形成原因。纳兰性德作为一个贵族公子,本该是极尽乐事终其一生,但其词中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却极尽哀婉凄艳,这与纳兰性德显贵身份十分不符,纳兰词中处处洋溢着纳兰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情况的无能为力和深刻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性德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性德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性德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