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信念、道德权威性与人的自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孟伟 《教学与研究》2002,12(11):22-27
当前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的危机” ,是道德“权威性”的下降 ,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自律性或道德约束力的弱化。道德信念在于人们把道德修养作为自我完善化的精神追求并以此体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和终极性意义。道德信念有其客观根据并赋予道德以权威性 ,它以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为终极价值 ,从而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社会秩序无非是人们行为的合乎规范性 ,而以道德为主的“自律性”社会规范的不断加强 ,则是现代社会自由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三十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自称“自由人”,倡导文艺自由,形成了一整套文艺自由观。《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着重探讨了其文艺自由观的理论基石、理论来源、理论核心与理论内容等,试图在理论上揭示出其鲜明独特的文艺探索路向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事件营销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种营销手段,本文是以"王老吉"营销事件为例,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不同的道德观进行分析,得出消极自由认同事件营销,而积极自由批判事件营销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和道德在社会结构中都处于离经济基础较远的意识形态层面,属于精神性的活动。文学自发生起就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理清二者的关系对于文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由与道德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与道德都是人之属性。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取决于一种尺度。善是自由的根本尺度,这种尺度不是对象或客体对主体的一种规定,而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对外部对象或活动客体实现的一种价值要求,即道德判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善的过程,道德的完善,就是自由的实现;自由以道德作为最终表征,道德以自由为表现形式;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自决、自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必须以对道德必然性的认识与遵循为基础;只有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因此,在自由与道德的关系中,道德是实现自由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自由离不开道德的判断,道德以自由的实现状态为依据,道德与自由共生共存,密不可分,道德与自由的这种关系是人的目的状态不同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8.
从本质上说,文学绝不是反道德的,那种认为文学与道德格格不入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文学忌讳直接的道德说教,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来说,板着面孔的道德说教都是一大败笔。只有那种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将读者的心灵净化,并将读者带入更高远更纯净的道德境界的文学作品,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旷世杰作。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理论建构力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宝库中吸取思想精华,结合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作出自己的理论阐释。 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将是一个永恒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个问题不仅是永恒的,也是常新的,因为社会生活条件和人自身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时代主题。当今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要突出人的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进程……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分析思想史上关于意志是否自由的见解差异为导引,在认识自由、意志的理性特征和意志自由的伦理本质基础上,分析把握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社会制约性的辩证关系,确认意志自由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文道关系已成定论,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挑战致使对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作进一步思考。文与道密不可分,是双向互补的关系。困惑来自于对“世俗僵化的道德规范”和“真正的道德精神”的理解的误区。“道”乃是不同于伦理范畴的体现“颠倒道德精神”的“人性的光辉”,而非世俗生活之“伦理”。文学是审美与道德和谐统一,而道德与审美的一致性来自道德的中介作用。美善合一,是文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汉唐创建文治政府,进士科在唐代受到尊崇独贵,文士的价值和地位得到张显.社会普遍尚文,而朝廷的态度暧昧.及至中晚唐,文风渐至虚浮华艳,文学崇拜之风愈演愈炽,文士的修养和行为问题与名教产生紧张关系.由此,社会对文学的道德要求越来越强烈,开启了中唐以后的文学改革运动.这为宋代道德诗学的重建和张扬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造势,其意深远.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络空间表达自由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有效行使具有积极的道德意义,同时,这一权利的滥用也引发诸多的道德问题,因此,对网络空间的自由表达要加以限制与约束.  相似文献   

14.
道德增强之后的行为无一例外地选择为善,导致对作恶自由丧失的质疑,进而引发对道德增强中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的担忧.当代学者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兼容提供三种辩护路径,分别是后果论、德性论和知情同意权,但是都未做到完全令人信服.他们没有意识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只是道德意志做出决定的前件,并不构成因果决定关系.若要保障道德增强中的意志自主性,只能对意志决定的前件实行干预,而不能干涉意志的自主决定.道德增强的合法运用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道德困境源于道德前件,而非道德意志本身;二是道德增强只增强道德前件,而不干涉道德意志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哲学领域中,特别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其运用纯粹理性的方式对意志自由和至善做出了深刻的论述。而在近代以来,人们充分挖掘理性的同时,依然认识到追求至善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所在。对道德至善与意志自由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意志自由是实现道德至善不可缺少的前提,并且实现道德至善又是意志自由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生命自由过程中,"小悦悦事件"中路人选择"旁观"等冷漠形象,唤起这个时代对于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和谐的强烈诉求。二者和谐的逻辑起点是主体性、客体性和统一性。首先,主体性体现于通过人自身的活动倾向来塑造世界、自由境界的拓展和道德价值意义的阐发、主体性开展离不开价值引领性发挥作用。其次,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的客体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被统治阶级意志客体、关系客体、利益客体、结果客体所制约。再次,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生命自由是道德价值的灵魂、道德价值是生命自由的保障、生命自由必须与道德价值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历来存在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有人主张文学应为道德服务,也有人主张文学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应把道德教化的使命强加在文学头上。上述两种观点皆有偏颇之处,文学不必刻意进行道德说教,但引导人类的心灵进入一种更高远更纯净的境界则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体现了文学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9.
市场体制发展与机制运作,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来看都包含诸多矛盾。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倾向,是道德调控在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讲道德,才能实现有秩序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道德律令的自我立法是自由概念的精髓;自由概念的特点在于其先验的不可解释性,是意志之性质以及同自律具有同义性;自由是绝对命令得以成立的前提,没有自由,绝对命令就不可能;康德的自由概念对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