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大文章,对于企业报来说实属不易。因为企业报的客观属性决定了其宗旨、反映的客体以及获取的效果等,主要还是囿于本企业之中。因此,无论是报道的面,还是报道的具体内容较之地方党报、晚报等都要狭窄得多,也可以说受的限制多。那么,这是不是就说在“作大文章”上企业报难有作为了呢?从近几年鞍钢日报的实践看,企业报不仅能够在“作大文章”上有所作为,而且完全能够以此达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并对企业“三改一加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作大文章”,必须时刻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把握契机;二是精心策划。 1995年初…  相似文献   

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活中,突发性的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对灾害性报道越来越重视,也有了一些重大改进,一批触及“热点”、“焦点”,感动人心,有人情味的报道与读者、听众、观众见了面。但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中,报小优不报大优,报救灾过程不报人祸安置,缺乏人情味和深度的报道还不少见。我认为,新闻必须有人情味,特别是灾害性报道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发展很快,全国企业报总数已在千种以上,大一点的企业几乎都办起了报纸。当前的问题是怎样提高企业报的质量,办好企业报,真正发挥企业报的优势。不要把企业报办成机关报。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报一般都是以机关报的面目出现,由企业出钱、出人,代表企业领导发言,自然而然成为企业的机关报。前一时期,大家在讨论企业报姓“党”还是姓“企”,争论的是企业报归党委管还是由企业行政管,而企业报的机关报性质没有引起更多的注意。问题在于,企业报既然是机关报必然成为权力机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采写的《青工周茂林乘飞机按期归队》一文,先后获全国企业报第三届好新闻一等奖和铁道部基建系统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 此文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小”事反映出了“大”主题。 有同行问:“你当记者几年,怎么偏偏爱抓小事、小人物呢?”我说:“咱是小报记者,所以要从‘小’上下功夫了!”说实在的,近年来,我还真尝到了抓“小”字的甜头,其中获得的6件全国企业报、铁道报、太原市的新闻奖,都是“小”的功劳呢! 1993年,国内掀起铁路建设大干  相似文献   

5.
行业报在我国媒体市场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报由于在报道内容上受到自身行业范围的限制,存在着可读性差,行业信息专业味过浓的缺点,使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解渴",对读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行业报必须既要汇集资讯,又要提供观点,挖掘新闻深度。但是由于行业报在报道范围上的局限,话题类栏目选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以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为例,谈些认识。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一周两期,对行业报而言密度较大。选题既要立足本部委的核心业务、中心工作,又要兼顾可读性和社会热点,在两者结合上不易把握。目前“声音观察”的选题主要有五种做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企业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讲好“行业故事”呢?笔者所论述的“行业故事”,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新闻事件是在企业里发生的,二是新闻事件与社会关联度强,三是新闻事件的行业影响力大.企业报报道好这些新闻事件,对提升企业形象、推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石化报近期头版头条文章《危险的“大气包”瘪了——中原油田集中整治盗用井口天然气行动纪实》为例,谈谈企业报如何讲好“行业故事”.  相似文献   

7.
构成行业报风景线的行业报副刊,不仅经历了行业报自身的发展变迁,而且在报纸副刊领域,也走过了同样的光荣和彷徨之路。伴随着部分行业报副刊的退出,还有一些行业报副刊和其他综合性报纸留存的副刊一样,努力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立足行业,从社会热点切入中国沸腾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日益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与焦点,观察城市,“记录城市变迁、记录城市发展、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当前城市报道提出的要求,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人民铁道》报副刊《汽笛》于1950年10月11日面世。作为有历史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如何以自己…  相似文献   

8.
企业报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小、少、长三个字。即版面小、读者少、刊期长。根据这个特点,企业报应该安于小,精于小,坚持小报小办。唯此,才能创出企业报各自的特色。邓拓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既然是小型报纸,你就要安于小,精于小,在小字上做文章。”话是说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企业报是企业党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党委的喉舌。企业报既是宣传企业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的重要阵地,更是一张“新闻纸”。作为宣传阵地,就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做好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丹宜 《今传媒》2005,(7):42-43
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企业所办的报刊,作为一份新闻纸,都必须按新闻规律开展采访、编辑、组版等工作,但受到自身条件所限,目前企业报普遍存在新闻源少、报道面窄、宣传队伍弱、报纸规模小等问题。反映在新闻报道上,集中表现出新闻性弱、鲜活性差、时效性慢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选题和角度。因为把握好新闻报道的选题,就可以解决报道什么的问题,把握好新闻报道的角度,可以解决怎么报道的问题。报道选题的把握很多在企业报刊的新闻工作者总觉得,企业工作都是年年在唱“四季歌”,重复着雷同的工作,从而…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企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这不仅是企业报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企业报编采人员经常思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探求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企业报,无论规模上、报道的范围上,还是从发行数量和受众人数上,都难以与社会上大报相比。但它有着社会大报不可取代的作用。企业报在体现报纸的共性功能的同时,起到深化社会大报对本企业的宣传报道所起不到的作用,加大报道频率,适应和满足  相似文献   

12.
按理说,企业报应该有高品位的新闻作品,这是因为: 从客观上讲,企业报站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前沿,对身边的人和事及工作情况最熟悉,采访好新闻比专业新闻单位有“近水楼台”之优势。从主观上讲,企业报的编采人员处于生产型和记者型之间,不但是生产领域的内行,而且还是企业内部的“笔杆子”。但为什么企业报产生吋好新闻不多?我通过几年来的探索,感到主要是陷入了几个“误区”。一、两眼盯着企业内部采写新闻,缺乏一定的社会性。翻开企业报,反映企业内部的动态性报道不少,就事论事的多,深度报道略有一二,但没有把本企  相似文献   

13.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各方的重视。传统的久型国有企业办企业报由来已久,多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报也与时俱进,在办报的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创新。事实上,企业报是传播企业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对内起着凝聚企业战斗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对外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儿?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企业报是企业办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立足点只能放在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企业报的同志提出“企业报要走向社会。”于是便以过多的篇幅和版面报道社会新闻,甚至有的企业报让这些内容占据了主要位置,有关企业的报道被挤到了次要的地位,作为企业报应该着力宣传的先进人物也减  相似文献   

16.
雷利 《新闻三昧》2008,(11):17-18
企业报具有与社会报纸不同的特点,它的读者面主要是企业职工及家属,企业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如何反映职工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正确引导他们关心企业,进而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企业和谐发展共同奋斗,是行业报、企业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份产业报想有较强的社会辐射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在行业与社会交汇的热点问题上作文章。产业报一般较少跨行业报道,这原因主要不是“隔行如隔山”,而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的。我们中国海洋石油报创刊的时候,正是报业激烈竞争的时候。即使是讲大行业,我们这份报纸也是在中国石油报和中国海洋报的夹缝中生存,加上海洋石油行业面窄、专业性强、人员少而相对文化水平较高,要办出一张为广大职工欢迎,又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报纸实属不易。我们定出“站稳行业立足点,扩大社会辐射面”的办报思路后,一直在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切…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报业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业报的办报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关味浓、说教味重、新闻性弱、专业性过强的问题,明显地制约了行业报的发展。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行业报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在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业报向公众媒体方向靠拢绝不意味着全面放弃本行业特色,步别人后尘办什么杂闻报、大众报、趣味报。实际上,在行业报的受众中大部分是行家、专家、管家,他们对关乎行业的国家相关政策、内部发展动向等诸方面的报道格外关注,一旦丢“专”弃“业”,行业报也就丢掉了自己“主体”优势和长处,不但会失去这块市场,而且会淹没在众多相似媒体中。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竞争中,有的的专业报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在“提供的社会新闻越多,读者越爱看”的思想指导下,采编报道热衷于“拿来”和“串位”。这从表面上看,社会新闻、趣闻多了,热闹了,但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不反映本行业的经济改革本质问题,不对市场竞争、服务作深层规律的探索,报道内容越来越宽泛,笔调越来越软化,版面没有了特色,读者实惠不大,最终,恐怕连仅有的读者群也会丧失。如何处理好专业报新闻的社会性与个性?我的体会: 宏观经济定位 明确社会角色 定位是首要问题。只有定位清楚,才会守土有责,才能有度地把握所报道的社会范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之一的专业报,是适应行业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她同党报的宗旨一样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但所服务的内容和对象却不同,是本行业。这就决定了专业报新闻的社会范畴和社会角色。在社会经济改革中,专业报除与大报一样,及时传达党的改革方针政策外,还应有行业特色,即反映本行业的改革发展情况,传达职工的要求、呼声、建议,展示他们的奋斗事迹和精神风貌,提供改革经验教训,发布行业政策信息,搞好舆论监督,促进行业参与改革大循环,协助推进改革进程。就我们《农民之友报》来说,虽说是农民报,但因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企业报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在众多的企业报中,办得生动活泼、深受读者欢迎的为数不少,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报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简报、会议专刊式的现象还比较明显。有的读者不客气地评价为“浅、薄、碎、轻——小家子气”。当然,这些企业报办得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员新,经验少;资金紧,条件差;活动范围小,报道面较窄等。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企业报编辑记者中,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往往因小而自卑,办报缩手缩脚、小里小气,缺乏一种“大家子气”,所以报纸办不出“大气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