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麦克卢汉围绕生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总观麦克卢汉对生态问题的论述,其特出之点在于对生态之艺术特质的强调,这也是麦克卢汉生态思想的精义所在。麦克卢汉认为,生态在现代的涌现是技术发展产生的后果,因此,生态并不是自然。质言之,生态是技术时代的自然观,它在特征上有点类似于前技术时代的自然观,但不同于前技术时代的自然观;其不同在于它具有某种突出的"艺术"特质。就艺术而言,在麦克卢汉眼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产品,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新感知、作为一种成分,参与人们的存在,为人提供新视野,使之适应新环境,与新环境建立关系。可以说,麦克卢汉的论述,在某种意义上,为生态美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技术和人的关系是媒介环境学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发展过程表明,它所奏响的是现代性的变奏曲。在麦克卢汉时代,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注重考虑"技术给人带来什么",而不追问"技术对人做了什么",这一共同特征使他们的理论带有"技术决定论"的色彩。波兹曼将媒介和文化结合起来,对印刷术评价较高,而对摄影术、电视评价较低,认为它们侵蚀了启蒙时代苦心树立起来的主体地位,具有反现代性的色彩。后麦克卢汉时代,影响最大的莱文森提出了人性化趋势理论、补偿性媒介理论和新型地球村理论,高扬人的理性,预言新媒介技术将带来更好的民主和更好的地球村。在理性、民主这些现代性价值遭遇反思的今天,它们也未能完满解答技术和人的关系本质。  相似文献   

3.
麦克卢汉媒介技术的差异性视角揭示了媒介对于沟通与文化、个人感知之间的决定性影响,将其理论视角延伸至媒介权力,将有效地解决媒介权力研究缺乏媒介技术分析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局限于技术性操作,要上升到学科和文化的高度,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重要媒介,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媒介只不过就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具体承载,但是他认为,媒介和信息是相互紧密连接的,没有媒介的渠道就谈不上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之“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其意应为:媒介(作为技术、工具)创造了社会,改变了社会,产生了大量“社会内容”(讯息),对人及社会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媒介是讯息”此一“误解”。“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总的高度概括而又简单明了的表达,旨在促使人们对媒介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麦克卢汉那里,每一次媒介形态的变革都会在人们的感知与交往领域引入"新的尺度"。印刷媒介作为一种"机械化形态"的文化转化器,在贮存与转换"讯息"的过程中,往往会赋予人们以"内部导向",造成对人的视觉的一种急剧的延伸,影响人们的感受形式、思维模式以及表达方式,重组人们迥然有别于前印刷时代的交往模式,但面临着着电报、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冲击,麦克卢汉宣告这必然导致印刷文明统治的时代,也预示着建立在印刷文明统治基础上的人们一系列的感知习惯、价值体系、思维方式都要面临结构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麦克卢汉研究”中,有关其思维方法的探讨是一薄弱环节。文章从哲学层面分析了麦克卢汉思维方法的特征,提出可将现象学取作一条对其思维方法加以解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 传播媒介是文明史最直观的拓印。传播媒介与人类文化教育的历史呼应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学问,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石头是穿越纵向时空的媒介,纸张却倾向于横向文化的联结。印刷文明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哪些联系,法律、规章制度和特定的民族意识形态如何利用印刷机器得到不断强化。今天媒介的科技运用实际上犹如一把刻有精确数值的文明之尺,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10.
麦克卢汉认为,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引入尺度的概念,媒介的内容和形式相分离;媒介是肢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媒介成为划分文明历史时期的标志;媒介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区分。媒介即尺度,是理解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从理解再到"理解"融会中西思想,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证实电视剧是电视媒介的天然选择,《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运动过程",可以作为解读麦克卢汉思想的突破口,解释热媒介电影如何作为内容进入冷媒介电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按摩"等媒体技术观,这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本文主要对"媒介即按摩"进行辩证分析,阐述其理论意义和其对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当今社交媒体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把地球整合成了地球村,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是信息"的说法已无人质疑。互联网成了新媒体的代言人,整合了所有的传统媒体的功能,人们都积极的学习着各种新出现的媒体技术,力争更有效率的工作。但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的理论。启示我们,远程教育传播形式不同,势必会对我们思维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文字教材更偏向于逻辑思维,音像教材偏向于影视思维,网络资源会使我们在多媒体中“并行”。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媒介的生态失衡和媒介从业人员和受众的异化将越来越严重.媒介生态失衡的原因在于媒介内外生态链的断裂.只有正确认识并分析当下媒介生态失衡的种种表征及其原因,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并使人类确立媒介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价值观和资源观.以此促进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麦克卢汉如是说》收录了麦克卢汉从1959年-1979年期间的讲演稿和访谈录共20篇,均为未刊稿,由麦克卢汉的女儿斯蒂芬妮和他的学生戴维·斯坦斯整理编辑而成。在本书中,麦克卢汉式的语言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话论述,但是麦克卢汉的理论并非是从简单的语言逻辑关系就能理解的,  相似文献   

17.
哈罗德·英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奠基了多伦多学派,但两人在学术方向、基本立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英尼斯重视传播媒介对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麦克卢汉重视传播媒介对感知和心理的影响;英尼斯对媒介的技术发展持悲观主义态度,而麦克卢汉则充溢着乌托邦精神;在对待技术理性、大众传媒、美国等问题上,英尼斯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而麦克卢汉则持肯定和认同的态度。这些明显的差异使得研究者甚至质疑"多伦多学派"这个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借鉴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于媒介融合的话题已成为当前传媒业的热点话题之一,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改变着媒介市场的生态,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新型传播格局,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研究其发展脉络、对其进行辩证分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媒体的接受与影响、媒介融合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3D电视的发明和应用,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3D电视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适应其独特影像特色的节目形态,形成区别于传统电视的核心构成。本文对3D电视节目形态的探索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宏观上的频道节目构成层面形态和微观上的节目层面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育技术领域,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即:"媒介是人类的延伸"。可见,媒介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地位举足重轻,但是,对于本领域很多人来讲,"媒介是人类的延伸"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只是一句话,可能只是一个观点,可能麦克卢汉就是答案。"媒介是人类的延伸"是一个观点,大家都知道,却又都不完全知道。麦克卢汉是一个伟人,大家都听过,他也曾被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