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课堂练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几乎在每一节课上,学生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但是,就目前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学生做",但学生"不愿意做"。如何进行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以提高教师课堂练习设计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柏林 《考试周刊》2011,(20):188-188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时的"低负高效",受到了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是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的一条重要衡量标准。课改前的物理问题也很丰富,但往往是程式化的,教师拿到题目往往就可以一讲到底。  相似文献   

3.
田小秋  蒋芸 《教师》2011,(16):57-57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对脱节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结果是使学生本应表现出的高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而受到严重影响。基于这个问题,我由一个案例展开下去,从关注教材的角度出发,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解题才是数学的心脏."而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中总会出现学生"一学就会,一点就懂,一做就乱,一考就懵"的情形,而老师总会"一遍一遍的讲解,头疼于学生为什么不会举一反三".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到教学相长,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认为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自从教始,一直奉行"给学生一个好心,不给学生一个好脸"的教育观念,起初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在学生面前仍然一副严肃的面孔,师道尊严,高高在上,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给学生一个好心,更给学生一个好脸,"好心"首先反映在"好脸"上。有了"好脸"学生容易和教师沟通、交心,真正体会到好心。一次上课,一位学生和同座窃窃私语,无视我的存在。在过去,我肯定先通过视线暗示,而后警告,最后亲密"接触"。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学生和教师顶撞,僵持不下,闹得教师下不了台。二是暂时把学生"管"住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发展问题已经受到远程教育机构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更好地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即教师发展途径的问题,在理论和政策上已有诸多探讨,但这些探讨大多是从应然的角度对远程教育教师和教育机构提出的理想化要求,并没有切身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期望和实效。以这一研究视角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某开放大学全体专职教师对教师发展途径实效的看法,结果发现:在我国远程教育系统目前主要存在的8种教师发展途径中,"学历深造"的认可度最高,"自我反思"是最具弹性和自主化的发展途径,"同行交流与互助"比"专家指导"具有更大的实效,"校外培训"比"校本培训"的实效更好,"教研活动"的实际帮助程度较低,"竞赛和公开课"的实效最低。为了促进远程教育教师持续而系统的发展,远程教育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系统,既要明确身份和定位,从制度和组织层面进行系统规划,又要为教师发展途径的选择提供弹性和灵活性,更要注重教师发展途径具体的实践性和情境性,以此来重构、重组和优化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系统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化不能仅仅理解成教师要有比较高的学历,教师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和学生的关系中,在促进学生发展中,怎么认识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怎么认识教育作用和影响。日前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上,专家、校长对教师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正深入每个教师之中,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让儿童适应我们的教育。教育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如何使政治课"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是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及新生岗位的需要,迫切需要提升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即创新能力。从一体化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就一体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上做了深刻的阐述,从而揭示了一体化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材中增设了"问题研究"的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并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据笔者的了解,课改实验实施已有五年,但"问题研究"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在问题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许多老师根本不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研究"。二是把"问题研究"当成常规课来讲。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怎样才能寓教于乐,实施美育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英语教师须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即调节情感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一、调节情感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中,道德素质是基本的素质。它通过对学生、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情感而体现。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教师:学历达标,课上不好;"四证"齐全(教师资格、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但不会搞教育。  相似文献   

13.
"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1]可见,教师理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鼓励性、指向性、  相似文献   

14.
"绿色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成长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绿色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情境化。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在选择题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创设与运用。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关注历史新高考呈现出的新特点,更要关注史料运用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史料探究,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高中"绿色课堂"中怎样进行史料探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校开展的"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改实验研究",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七种评改模式,突出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挖掘潜能,达到了"自能改文"的目标。一、教师评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评改在心理上仍依赖于教师,42%的学生认为"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是最有效的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研究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而对学生的"学",尤其是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关注不够的问题,"双通道"校本研究模式以关注学生差异为切入点,从基于学科教学和基于学生发展两个维度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的研究。同时在研究实践中,两个"基于"的研究不断形成研究学科与研究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在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上相互借鉴,成果共享,效果共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虹  侯香浪 《考试周刊》2010,(38):98-100
为了解决大学英语视听说大班教学所凸显的问题,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任务型交际活动,旨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了一年的教学,我们对21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任务型交际活动对大班视听说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课时量偏少等客观原因,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许俊莹 《现代语文》2009,(10):125-126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量,那种单纯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已走进课堂,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知就不可能顺利向前发展。但学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数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愤悱"状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研训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先行实践者和指导者,直接服务于教师成长。以研训教师"研修室"为载体,探索双赢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研训教师与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