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它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打破了以理想的说话人的话语为分析材料的框框,主张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去研究,以实际运用的话语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从而探索语言变异的本质。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说话和青年人说话明显不同,男子说话和女子说话也不完全一样,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人们说话也有差别。这些语言上出现的变异显然是和年龄、性别、环境等社会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找出影响语言变异的种种社会因素,才能正确解释千差万别的语言现象,因此,我们说,社会语言学的出现为语言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幼儿教育的重点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最根本的就要从培养幼儿说话做起。孩子们有话不说或者开口乱说是有原因的,幼儿教育就要通过营造说话环境、培养说话习惯、塑造说话榜样、精选说话内容、开展说话活动等,让孩子们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有话爱说、有话会说,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平常说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语言要得体     
(一)说要“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不仅要求学生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更要求这种能力能随着时间、地点、氛围、谈话对象、说话目的的变化而迁移。要做到说话得体,首先要广泛阅读、仔细揣  相似文献   

5.
语言要得体     
作文的语言要得体,这是高考作文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规定的共同要求,也是平时作文要注意的一个方面。什么叫“得体”?得体就是恰如其分。但这种恰如其分,不仅指局部的个别的词语运用如何,更重要的还是指整体语言的运用要适合客观情况。也就是说,用语要从说话、作文的目的、对象、场合几个方面考虑。说话、作文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听、读、说、写四项教学内容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由于说话训练是语言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又兼它在表达思想上,比书面文字更直接、更快捷,也更亲切,所以它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随着语言留传技术和转换技术的发展,口语的应用范围和频率,已远远超过书面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说话训练的途径广,方法多。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三个领域,都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7.
对于相同意思的语言,有的人说出后容易使人接受,而有的人说出后却使人反感。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人说话得体,有人说话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即根据不同的对象、环境、时间、场合等说出恰当的话。  相似文献   

8.
语言要得体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都要注意得体。在说话和写作中,语言通顺,意思连贯是最基本的要素,而语言得体,则是在通顺、连贯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要求。所谓得体,就是说话有分寸,说得恰到好处,适合人物的身份以及说话的环境、文体风格等等。比如用词,哪种人用哪个词,什么场合,由什么人说出来,都有讲究。只有说得恰到好处,才算  相似文献   

9.
一、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现发学生说话的兴@。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o里有话也不愿意说,不敢说,不会说。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1、从内容入手,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顶针说成语"。"谈谈天,说说地"、"看图练说话"、"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了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另外,还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排戏练说话。创设情境练说话,把抽象语言和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0.
马健兰 《教育艺术》2009,(12):33-34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对孩子认识世界,促进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我们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入手,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提供“说”的机会,多途径发展幼儿说的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沟通是目的。要让别人听懂、接受你的话,就必须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说话方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他对那些短衣帮们说话是‘满口之乎者也”,甚至对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说话也是“多乎哉?不多也。”他的话当然让这些没读过书的人费解,因为他忽视了说话对象的具体情况。其实孔乙己把语言作为  相似文献   

12.
廖雪花 《湖南教育》2005,(16):29-29
一、运用录音、录像,增强语感和说话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督促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录音磁带。首先,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是英语听力训练的基础。我们接触的每一个句子都有它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节奏等,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多听、多说,语言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就能出于口、入于心。学生只有在听音朗读中形成语感,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说出并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次,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朗诵、表演、欣赏歌曲等。如“Fourteen Birds”中写的是一个谜语,我抓住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打开录音机,让学…  相似文献   

13.
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为他们创造说话的环境,使他们敢说、爱说、多说。要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个民族言语交际方式的多样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英语民族人说话较直白,注重自我而不过多考虑说话对象,他们是以个体为取向的、注重平等的低语言环境社会.汉民族人说话则较谦虚,喜欢拐弯抹角,且十分注重说话的对象,他们是以群体为取向的等级森严的高语言环境社会.  相似文献   

15.
郭军亚 《考试周刊》2014,(48):193-193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建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平台,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利用"规定"开启幼儿说话之门有的刚进园的幼儿在人多时由于胆怯不敢说话,有的因为羞涩不愿说话。如果不及时让这些幼儿开口说话,和其他同学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往往会使这部分幼儿成为班里的“沉默者”,或者成为孤独的保守者,这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摘     
“用字扩词说话”训练集中识字实验,近年来又有新突破,提出了“用字扩词说话”的语言训练原则,给识字提供了更广阔的语言空间。其具体步骤是,学习每一个汉字时,除了要结合课本上特定的词语或句段外,还鼓励学生动脑,从自己已有的语言中寻找出含有这个字的其他词语,并用这个词说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若干句子来,这样,就为识字教学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幼儿说话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幼儿教师要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表达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说话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 的话。B.说话连贯、严密,是指句与句之间连接得上,有 逻辑性。C.所谓语态,是指说话句子中间高低、快慢、轻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有听、说、读、写四项,它们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由于说话训练是语言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又兼它在表达思想上,比书面文字更直接、更快捷,也更亲切,所以它又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随着语言留传技术和转换技术的发展,口语的应用范围和频率,已远远超过书面语。说话训练的途径广阔现成,方法灵活多样,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三个领域中,都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20.
《海南教育》2013,(4):22-23
<正>语言习得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语言环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尽量创建语言环境,使学生想说话,会说话,说好话。一、朗诵名著经典对白,体验语言实践情境语言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内心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语言才有可能是生动、形象、有趣、感人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体验中才会有高质量的提高。文学名著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名著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