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势与张力     
本文在中西文化之大背景下,首次比较研究了“气势”与“张力”二概念之异同,认为“气势”与“张力”虽然在其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在概念的内涵与表现形态以及概念的外延等方面却大致相当。以此为基础又对如何准确阐释’气势”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因此,本文的“气势”与“张力”之比较研究将会充实目前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并对阐释古代文论之概念、范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3.
气势存在于文章之中,它不仅能体现出文章作者的自身素质,而且使读者的思想得到感化,是建构文章风貌的因素之一.气势是文章写作的启动器,是构筑文章的凝聚剂,是读者赏读文章的向导.取得气势的方法一在文章内容的传载中取得;二在文章体式中取得.  相似文献   

4.
写文章应该有气势,所谓“一气呵成”、“文气畅通”,气所使然。鲁迅的《“友邦惊诧”论》一文,“好个‘友邦人士’”,“好个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5.
许敏同学问:《<指南录>后序》的前三段以叙述经历为主,为什么第四段还要再次回顾历险的经过呢?这不显得重复累赘吗?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第二篇序言,具有书序的一般特点,所以文章的最后两段是对《指南录》的构成、写作目的和成书时间作了简要的说明。但由于这本诗集创作的背景非常特殊,所以作者不得不在后序的开头就用大量篇幅(前三段)写出使的背景与意图,写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扣北上,写逃出京口抵达永嘉的苦难经历。行文至此,作者悲愤交织的感情上升到了不可遏抑的地步,因此也就以摄人魂魄的气势和魅力,写出了感情抒发炽烈、充分表达心态的第四段。第四段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领起下文。接着按时间顺序历数18种自以为死而竟不死的“非人世所堪”的艰险遭遇。这是“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的具体  相似文献   

6.
吴应海 《作文》2022,(Z3):93-95
<正>一技排比,修辞方式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排比既可用来描写,也可用来抒情、说理。运用排比手法进行写作,首先要了解常见的排比形式。比如:“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在一个句子里进行排比。  相似文献   

7.
《铜车马》是1980年冬天在秦始皇陵西侧地下约7米处挖掘出土的两辆大型铜车马之一。这两件作品都为单辕、四马,单御者编制,尺寸约为车马实际大小的二分之一。1号车为伞盖,驭(yù)手呈站立姿势,其伞盖为圆形,车厢为方形,取天圆地方之意;2号车为篷盖,驭手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河南连降暴雨,导致一些地方通信中断。专为应急救灾打造的翼龙无人机紧急出动,航行约16个小时,往返上千公里,成功让受灾村镇恢复5个小时的通信信号,令网友直呼“硬核”。  相似文献   

9.
写章要有气势,这是自古至今许多写作都十分注意的问题;语句精当。运思守气都能使章气势充盈。  相似文献   

10.
"文者气之所形"(苏辙语),"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语),著名翻译家林琴南也认为:"文之雄健,全在气势".  相似文献   

11.
山海关:一称榆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万里长城的起点。明初置关戍守,形势险要,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明洪武元年建,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自古为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富有气势,往往会更具有感染力。可怎样才能写出气势呢?方法很多,比如连用问句,妙用排比或反复,巧用整句等。这些方法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写作时要有饱满的感情。这是让我们的文章富有气势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气势是存在于文章内容诸因素与体式诸因素的组合之中和整体流动之中的功能,它是论文的审美价值的体现。毛泽东论文具有视野开阔,驰骋恣肆;理足情切,虚实相得;起点高直,纲举目;堂而皇之,文笔酣畅等气势特征。  相似文献   

14.
恢弘气势中的悲壮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诗中既能看到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能看到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中呈现出在恢弘开拓中回荡着悲壮旋律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气势是指文章信息的流态与作功动势。气势是我国文章学,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文章写作、文章构成、文章阅读的论述中:1、文章的气势来源于作者的“气”。作者思想道德的“积”,在生活实践和做学问过程中养成的气质性情、志趣才华,特殊遭遇形成的胸臆心态以及生理年龄劳逸程度而影响的血气精力,是文章写作的原动力,造成文章的气势效应。2、有“形”之文,它的构成应有一种义脉和势态去凝聚,这便是气势。3、气势是吸引读者赏读,帮助读者理解的向导。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优良写作传统,通过增加论说气势,提高可读性和感染力。气势是评论从内容到形式的有机呈现。有效地将内容外化为形式,用形式为内容服务,是写出评论气势的关键。采用有效的说理方法,精心建构文章结构,注重修饰语言,能够增强新闻评论的气势。  相似文献   

17.
《新读写》2009,(12):17-17
凶,本义作“恶”解,如“凶恶”、“凶残”、“凶狠”、“凶虐”。凶字不能叠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气势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气势美表现在教态气势美、开场气势美、节奏气势美、语言气势美和板书气势美等。  相似文献   

19.
文有气势,方显其雄浑、凝重、豪放。文章的气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作品内在的“情感力量”,另一方面指文章形式方面所具有的节奏感、语气、语感等。具体怎么做才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呢?一、锻炼情感,增强气势气势是文章强烈情感的流露,具有冲击性、爆发力。只有将情感积累到喷薄欲发之时,写出的文章才具有气势。比如高尔基的《海燕》,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文章,字字句句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通篇读来,让人深感作者的感情潮涌,一波接一波,或渴望战斗、迎接战斗,或悲伤悲痛,或讽刺挖苦,或冷嘲热讽……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20.
论修辞格对议论文气势的影响赵厚玉古人云“文以气为重”(曹丕《典论·论文》)。“为文必重养气。气与天地同,苟能充之,则可以配三灵,管摄万汇。不然,则一介之小夫尔。”(宋m文源》)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文章的气势。所谓气势,它是语言本身的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