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前鲁迅的东渡日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空间转移”。他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为起点,并产生如下问题意识,即如何既要批判东方传统促进民族的现代化,又要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质疑;如何完成“现代民族化”、“现代民族主体”的重建。鲁迅在日本早期的述,其中心词的转移,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危机在于化危机,化危机在于“人心”危机,民族“精神”的危机。从此鲁迅处于主流思潮的边缘并显示着鲁迅式的化品格。鲁迅作中心词“个”强调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其典型的个性主义思想是将“立国”建立在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主人”的根本在人的信仰。“精神界之战士”是批判、战斗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这也是鲁迅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世界各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战略。美国提出培养“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的美国人”;日本提出实行“全人教育”,要“造就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德国提出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教育,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历史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臧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传统和特有精神。著名美国评论家康马杰写了一本50万字的《美国精神》,表述美国人的精神特色有:“总是属意于未来”、“乐观”、“视野广阔”、“喜欢创新”等等①。日本学者评论日本人的...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18日,一位年轻的中国小伙子与世界三大歌王之一的多明戈并肩站在日本福岗体育馆的舞台上,共同接受上万日本观众的最热烈的掌声。台下的华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歌唱家!真是给中国人争气呀!”这位令中国人自豪,让老外们心服口服的年轻歌唱家,就是从成  相似文献   

5.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纵观历史,日本现代化道路上两次美梦成真的惊人成就,既有浸透“战争之道”毒汁的赫赫“战功”,又得益于“献身之道”精神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金羽 《学习之友》2006,(2):51-51
有朋友从日本访问归来,谈起观感,感慨最多的是参观那里的一些乡村小学。他说,那里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花木扶疏的操场,而且保健室、电教室、实验室、手工室、标本室、图书馆、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等一应俱全,简直可与我们的大学设施媲美,堪称“世界一流小学”。看着那些在美丽校园中愉快学习的孩子,他顿时明白了,这个一亿多人的岛国,何以经济总量名列世界第二,何以近年来诺贝尔奖频频光顾……  相似文献   

7.
在复杂纷繁而又紧张的生活中,“单纯”与“静穆”对人的心灵净化是非常重要的,欧姬鞭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全神贯注,她的面以花为主,所表现的是“花之精神”。  相似文献   

8.
六一那天,我们到体育馆去,来一次“全方位”的健身活动。打羽毛球、乒乓球,或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组合健身器上进行健身锻炼。同时,举行一场乒乓球或羽毛球比赛。当然啦,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习重要,健康更重要。锻炼身体,贵在持之以恒。以后在学习紧张的日子里,千万要记得“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搞一次健身活动$浙江嘉兴市实验小学606班@章晔蕾  相似文献   

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切腹”自杀为“美”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这种自杀方式在日本几乎得到了全民族的支持。“切腹”思想在日本源远流长。樱花的美,武士道等导致了日本人死的美学观。而近现代以后日本的社会发展以及武力侵略也与“切腹”所体现的“忠”的精神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0.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双语学习》2007,(9M):193-194
接触过日本文学的人都会经常碰到这个词:“物哀”,“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但是在对这个词的理解上经常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物哀”一词理解上的偏差最为严重,本文就想通过介绍"物哀"的真正含义,来帮助大家去更准确的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王桂 《教育家》2004,(10):12-14
福泽谕吉从“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直截了当地指出,试看今天日本的形势,实在是徒有明之名,而无明之实;徒具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现在日本的海陆军能和西洋的军队交战吗?决不能。现在日本的学术能教导西洋人吗?不但不能,受人之教唯恐不及。他以炽热的忧国之心,说明了日本的明落后于西方各国,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但是,福泽谕吉没有拜倒在西洋明的脚下顶礼膜拜,自暴自弃,而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分  相似文献   

13.
国外企业精神荟萃许多先进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激励着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伴随着企业的兴旺发达。▲美国IBM公司:“IBM就是服务”。▲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亲如一家”。▲波音公司;“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日本三菱公司:“顾客第一”、“诚实、注意和...  相似文献   

14.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日本人居然可以面对曾经饱受其躁辆、并拥有超越仇恨的宽容精神的中国人民,向历史说不,而且说得“坦坦荡荡”,“问心无愧”,真是不知羞耻I这些人对中国最大的关心无非是两件事——怎样改写日本侵华的历史和怎样将日本的产品更多地投入到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尽管中国人民将经受的耻辱与伤害深理心底,以最大的热情去对待日本,然而日本似乎不怎么领情。“历史是人创造的,因此人也可以改写历史’,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了。“侵略”被改成“进入”,“南京大屠杀”竟会定义为一个没有历史根…  相似文献   

15.
THE DREAM     
《音乐世界》2010,(2):112-115
有人说,曾轶可进录音棚和唱现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曾轶可说:“录音时没有人,不太会紧张,但在舞台上很多人看着,就会紧张,然后走音。”  相似文献   

16.
“物哀”、“幽玄”是日本古典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念。他们对日本美学流变的影响是深远的。本着意分析了“物哀”、“幽玄”的表现及深刻内涵,它们既源于日本民族纤细温和的情感体验,又因受佛教的影响而渗入了理性因素,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发表改革报告,着力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也不例外。“日本高中基本问题检讨特别委员会”发表改革报告(1998年),具体描述了21世纪所要求的日本“高中生形象”,突出了“自主自立”、“共生精神”与“领袖素质”三要素的基本教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应有模式》(2000年),归纳了“新时代教养”的五个内涵:(1)“智、德、体”与“知、情、意”的总体;(2)社会交往中必要的素质;(3)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进展的世界中作为日本人生存的能力;(4)确凿地应…  相似文献   

18.
爆笑口误     
本该平淡或是严肃的场合,却因为某人一句口误,乱点了“词语”的鸳鸯谱,而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其实口误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过于紧张、精神不集中等原因导致的,所以大家笑过之后,可要记得在平时放松、专注地和他人交谈,以免犯太多这种“可爱的错误”哦!  相似文献   

19.
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的散《鹤群翔空》,就其内容与情节,可当一出三幕精彩的舞剧表演去赏析。这一出戏的主旨是:团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集体协作的精神可以产生壮观绮丽的美来。这“力量”震慑人的灵魂,这“美”给人以享受,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神人以和;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堕有四:即政治管理之策;生存状态;道德境界;审美境界。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消解前述紧张关系的有益启示表现在四个方面:(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2)保持生态平衡要树立整体和谐观念;(3)要建构“民胞物与”的全球伦理;(4)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