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名片     
“忽如一夜春风来”,各式各样、装帧新颖的名片如雪片一般满天飞扬起来了。到大街上瞧瞧,你会发现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起来的是电脑打字复印社,而每一家打字社的招牌上又大都少不了这样一项内容:印刷名片。这足以看出用名片的人多起来了。出门办事,参加笔会活动,便少不了见些生人和老友,见了免不了握手,握手之后呢,也自然免不了看人家伸手从怀中掏出精致的名片夹,很潇洒地弹出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递过来。那么,到这个时候,我就自然要免不了一种尴尬。我没有名片互赠,只好把别人的名片捧在手里,翻来覆去仔细地看几遍,以示礼…  相似文献   

2.
吸引我的不是他的那套笔挺的西装,也不是他腋下夹着的那个很大的皮夹子,而是他毕恭毕敬递过来的名片,上面写了一句豪气冲天的话: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  相似文献   

3.
去一所中学采访一位校广播站的同学,话题结束,刚想让这位同学留下联系方式,递过来的,是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漫画、QQ号、星座、班级职务集于小小一方卡片上,还有同学的一张笑脸:也给我一张你的名片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点烟     
我这人平素不抽烟,递过来的哪怕是“中华”,都一概挡手拒绝。恰恰相反,我的领导却是杆烟枪,烟不离口。  相似文献   

5.
彼此彼此     
淳茗 《初中生》2012,(6):16
正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看了一下说:"东先生,久仰,久仰。"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名片说:"你是吉先生?"周先生听了很不高兴:"我姓周,你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陈先生说:"我姓陈,兴你割我耳朵,就不兴我扒你的  相似文献   

6.
从视角转换看"人家"的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讨论人称代词“人家”的语义,认为“人家”既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或“他们”,这是其基本语义;也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指“你”,即具体语境下指称受话人,这是“人家”的临时语义;还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指“我”。运用视角转换的理论.解释了“人家”多重语义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握手。寒暄。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南钱北魏”之“南钱”——钱梦龙先生笑吟吟地递过一张名片。目之所及,不禁为之一惊:这是一张多么与众不同的名片! 片面色彩缤纷艳丽,“钱梦龙”三字以琥珀体打出,清清爽爽,稚气可人,没有那唬得你凝神屏气拜读半天也理不清的一大堆头衔;最引人注目的是左边那幅插图:花丛中,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唱着歌儿,扇着翅子,提着花篮,在采花酿蜜。花丛下有一行小字: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童稚、童趣、童心,跃然纸上。若不是钱梦龙先生就在眼前,谁能相信这不是出自 7岁孩童之手,而是出自一位…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5,(7):8-11
话题故事 5月初,记者阿姨在太原市的一所小学采访,告别时,一名五年级的同学突然递上一张名片,郑重地说:“阿姨,这是我的名片!”嚯,这张五彩斑斓的名片上印着一只可爱的卡通小狗,下面是“姓名、电话、学校、地址……”。旁边一名同学也亮出了自己的“名片”。他告诉记者,他们班的很多同学也都有这种“名片”,而且“名片”上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每人身上都带有几十张。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印名片时,同学们抢着告诉记者:“有了‘它’,大家认识后没事就可以打个电话或上网聊天了。”  相似文献   

9.
生不必逢时     
余尝闻或叹其时运之不济,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逢时也。”然余又闻“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迈言语,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也。生不必逢时也。若君以为,生于乱世则遭难于身,生于太平盛世则高枕无忧,则君将悔矣。有言道:“乱世出英雄。”造就英雄伟才之因非时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相似文献   

10.
沈磐 《中学教育》2005,(3):40-41
读本科时。友人陈氏指教室之课桌。告诉我,“教育是桌子”。我愕然。不知其所云为何。  相似文献   

11.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与独创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名片源流探     
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用得较为普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早就把名片作为一种晋见交往的工具,并且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本文就名片的源流进行探讨,以求对名片有个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一、“谒”与“刺”名片在古代有很多称谓,据考,最早的称谓应该是谒。司马贞索隐:“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这里的“谒”就是写着贺礼和姓名的名片。“谒”为名片,一直沿用到元代。  相似文献   

13.
记者亲历——去一所中学采访一位校广播站的同学,话题结束,刚想让这位同学留下联系方式,递过来的,是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漫画、QQ号、星座、班级职务集于小小一方卡片上,还有同学的一张笑脸:也给我一张你的名片吧?  相似文献   

14.
求索──记领导科学青年研究者姜平成锦如早春时节,听说年方35岁的姜平被湖北大学领导科学研究室聘请为领导科学教授,又听说最近该校破例为他专门举办了研讨会—姜平领导科学理论研讨会.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采访了他.一张名片递过来:“姜平,南通市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著名作家张天翼为初学写作者制订的“写作公约”,共有十条,其内容是:一、多看多写,每周写作一篇,绝不可少。二、参加讨论,要多发言,不要害羞,不要怕说错,不怕人笑。三、提高写作的自信心和勇气,不怕幼稚,不迷信“天才”、“灵感”,不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观念。四、人家批评我文章的缺点,不脸红生气;人家说我好,也不骄傲。五、不写我所不知道的、没有研究过的东西;不抄袭或模仿人家的东西。六、要有耐心,不惮再三再四地修改与重写。七、写文章不是为了出风头,写了的不能投稿或投稿而被退回不要生气,更勿中馁。八、对人家…  相似文献   

16.
凉若,我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转身对着新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请多指教。”  相似文献   

17.
我很自卑,总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别的同学。每次考试即使考一百分也不敢指望爸妈能表扬我,只要不骂我就好了。每次见到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总会指着人家的孩子说:“看看人家,再看你!”我这时只能低下头,心里真的很难受,觉得自己特别差劲。看到电视上介绍杰出的人才,父母马上会指着我鼻子说:“看看人家多有出息,再看看你!什么时候你也能上回电视,让我们也脸上有光!”  相似文献   

18.
英国教育哲学家约翰·怀特说:“教,……意思是努力带来‘学’。”我认为“努力”是指教者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带来”是指教者要给被教者以东西,是“给予”的意思;“学”,是可学的东西,而不是“没的学”或“不值得学”。然而我们现实的教育却严重地存在着“不努力”、“带不来”、“不值得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间,窗外下起了雪。这雪,真白!屋里,只有妈妈和我,声音轻轻的,夹着“沙沙”的雪声。一份寒意,一股暖流。“珊,现在天气冷,你爸在沙场一分钱也挣不到,亲戚和邻居们的钱都借得太多了,这次实在借不到了,你看怎么办?”“怎么办?我怎么知道?”“这样吧,这次你去借钱,等借来后,我还!”“是呀!现在我已长大了,该自己挣钱了,是吗?”“别这样说,这次实在没办法,唉!欠的钱都还不起,人家都怕借给咱呀!”“那你让我怎么办?我上哪儿借?人家不借给你还会借给我吗?”“你去问问老师或同学,看能不能……唉……”“你…  相似文献   

20.
一张名片     
刚进家门,母亲就递给我一张名片,说是一个学生来找过我,久候不至,便留下张名片先走了。我接过那张名片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印着“资兴市兴宁镇昌盛米酒厂厂长晓铨”,原来是他。这个熟悉的名字一下子打开我记忆的闸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