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     
乱署名也是不正之风宝彤近翻报纸,发现署名多的情况有增无减。一条几十字的简讯,后面也站着几个作者。自然,重大事件的报道,数人合作采写,共同署名,无可非议。现在的问题是:那些署名者中,陪同采访者有之,审稿者有之,参与研究、修改者有之,以帮助处理稿件为名“敲竹杠”者亦有之。还有作者为了讨好,把领导的名挂上。任意署名,不仅真正的作者不好找,真正的责任者也没有了。借署名徇私、掠人之美,是不正之风,应该纠正。前年,有人让我去写经商专业户陈明正,当时想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几年了,要没特点不一定好报道,结果发现陈明正经商与众不同。他注意捕捉商品信息。一次,他见到一位过路女  相似文献   

2.
近翻报纸,发现一篇文章署两三个人的名字,多的署四五个人的名字,就是一条几十个字的简讯,后面也站着几个作者。一篇稿件署几个名字,原因较多,有的也是正常的,如有些重大事件、典型报道,几个人采访之后,合作写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不该在稿件上署名的也署了名:陪同采访者署名、审稿者署名、参与稿件的研究者署名、领导者挂名、修改或略加修改别人稿件者署名……这就不正常了。稿件署名,本是严肃的事情。署名,意味着作者付出了劳动,也意味着作者对稿子负  相似文献   

3.
有文方有名     
书写作,有所属,署名本不该成为问题。可是,时下因署名导致的产权纠葛、利益纠纷,常常纠缠不清。在一些小报小刊,署名随意性大,几成泛滥之势。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署名打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书写作,有所属,署名本不该成为问题。可是,时下因署名导致的产权纠葛、利益纠纷,常常纠缠不清。在一些小报小刊,署名随意性大,几成泛滥之势。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署名打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署名非小事     
凡写文章都需署名,表示文有其人,也有文责自负的意思。近来,一些报刊的新闻稿署名却出现了一种浮燥心态,其表现主要有三: 署名之一:长串署名。一篇新闻稿并非宏篇巨制,有的仅是一条简讯,署名却是三人以上;一张新闻图片,文字说明两三百字,而署名却多这五六个。这是为何?有的说这是为了照顾通讯员、记者的积极性,凡搭着边皮的都署署名,皆大欢喜么!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有些报纸上存在着一种互送“名誉”的不正之风。有的记者把没有参加新闻采访和写作的人的名字,添署在自己的文章上,以此送人情。一篇几百字的新闻,署名往往一大串。文章署名人多,不见得是坏事,只要署名之人都真正参加了稿件的采访和写作。问题是有些署名人并没有参加该项报道的采写,只  相似文献   

7.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报纸特别是一些地方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稿件的署名为“本报记者”,这种署名又不署真名的现象值得深思。 哪些稿子不署真名?为什么不署真名呢?从发表的稿子上看,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关系稿。明知新闻价值不大,碍于某种关系不得不写。或是某记者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竞技体育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体育领域的科研工作日渐繁荣.体育科研工作很难由个体独立完成,往往以多方协同合作的课题形式实现.一个课题组经常是由许多人员组成,因此,体育科技期刊的研究论文中,出现了多作者署名问题.具体怎么署名、署几个名法律上并没有依据,当前对作者如何署名作出规定的也只有国家标准GB7713-8(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其中规定,在学术论文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对于集体署名的情况,大部分杂志要求集体署名时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设计者、执笔者、作出主要贡献者,署名次序应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对于当前出现的多作者署名形式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以供体育科技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11.
翻开某省委机关报,读“本报讯”后面那一长串署名,心里很不舒服。一篇百字简讯,也是两三个署名,甚至4个或5个的也有。如2004年9月30日该报A1版《我省第四届花博会开幕》,一篇200字的新闻,就有4个署名;9月3日A1版一篇消息有两个记者,3个通讯员,共有5个作者,600字的新闻,作者署名加上身份就占了18个字,通讯员姓名是删姓取名。最近,我对该报10月19日C1版上发表的11篇“本报讯”的署名作了统计分析,署名1人的3条,占27.3%;署名2人的3条,占27.3%;署名3人以上的5条,占45.4%。一幅新闻照片署名3人,由1名记者和2名通讯员“抬着摄影”的?上述分析,可…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中单位署名实验室写法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丽珊  王若雪 《编辑学报》2011,23(4):330-331
通过对计算机学科领域几种最具影响力的期刊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学术论文中实验室署名的常见问题;参照国家规定,提出了各种实验室署名应当遵循的规范要求,解决了计算机学科领域实验室署名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假署名”现象及编辑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假署名”系指在论文的署名上弄虚作假,把本来不是作者的人的名字堂而皇之地署在作者位置上的一种不良行为。近年来,这种行为有蔓延、扩大和公开化之势,成为期刊编辑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棘手问题。“假署名”现象虽然大量存在,但毕竟不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当事人多多少少都会采取一些手法,以骗过编辑和读者的眼睛。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挂靠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法。评职称需要论文,而自己无力撰写,或虽能撰写却远远达不到发表的水平,情急之下,便四处活动,或找同学、或找同事、或找朋友,力求在别人撰写的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论文上,加署上自己的名字。近者,在本部门、本单位、本学校寻找对象,远的,向相隔几百里甚至几千里的其他城市物色目标。一旦发现,便粘住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报》2011,(2):122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一件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但是编辑部发现,近年来有不少作者在发回的校样上添加了新的作者署名,有的一添还在2人以上。本刊不赞成这种现象。为杜绝署名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5.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6.
署名:就是书信、章、专或件上签上作的名。署名有个人的姓名或单位、集体的名称;有署一位作的名字,也有几位作联署的名字:本仅就当前学术论个人署名中常见的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7.
署名要严格     
写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文坛上的一件事情,也颇有些讲究,它有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风方面的问题。旧社会的情况不谈。新中国成立后,写文章署名,都由作者自便,真名也行,笔名亦可,作者们都郑重其事,风气是好的。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文章署名上也来了一场靠大革命”。“四人帮”反对报刊文章由个人署名。他们有个奇特的逻辑:“工人造机器不署名,农民打粮食不署名,你们知识分子写文章还署个什么名?”连稿费也取消了。但见各  相似文献   

18.
学术论文被动挂名作者现象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巍 《编辑学报》2000,12(1):61-62
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正式发表,都要有作者的署名.这不仅是作者作为原始著作权人应当享有的一种人身权利,它还标志着署名者承担着的义务,要对论文的内容完全负责.因此,著作权法以及有关的文献技术标准对学术论文署名作者的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1-3].  相似文献   

19.
颜巧元 《编辑学报》2013,25(5):460-462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通信作者署名滥用现象,包括主动署名(主要有逐利署名和人情署名)和被动署名(主要有强制署名和买卖署名)2大类。认为:应加强作者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不端行为力度;科技期刊编辑部须采取重新设计著作权授权书、反复核实通信作者信息、与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等措施来加以应对,以净化学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几天前,新闻界的一位同志问我,中央大报的评论不好写,你们有何诀窍?我说:关键不是具体写法,而是我们有个好环境、好机制。 这个环境和机制,是鼓励人干、激发人闯、催人奋进的环境和机制。在评论这一块,早几年经济日报社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署名,还要创办个人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