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发现并理解在非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应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一一对应"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能利用实物操作或画线段图的方法,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抽取数学模型。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泡沫条、小树模型、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猜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相似文献   

4.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考查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的中考题层出不穷.有关图形翻滚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综合与实践"是2011年版课标确立的四大领域之一,它有别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学习。其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笔者以《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把握实践特质,凸显其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独特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数感"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它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改成"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它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归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问题解决"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一些实际问题或案例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性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曾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高中数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而数学应用问题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通过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活动内容]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开展本活动. [活动目的] 1.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方法、策略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决策等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与交流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比较的相对性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卞静 《广西教育》2013,(5):22+68-22,68
"综合与实践"(原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就是我们数学教师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