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作品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但最能体现艾米莉的与众不同和作为小说家深厚功底的是那复杂,却构思巧妙、多视角独特设计的叙事结构。艾米莉的内向性格决定了小说的内向性,她不会使读者轻而易举地到达小说的中心,抓住小说的主题,而是在读者通往小说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迫使读者沿着螺旋形的弯道一路蹒跚而行,于是形成了独特的螺旋形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大约10年间,陆续写出了《贡达尔传奇》诗歌和抒情诗约200首,为《呼啸山庄》的写作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些诗歌成为艾米莉惟一的传世之作的母腹。贡达尔诗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其多重叙事,多声齐鸣的技巧和众多的人物都在《呼啸山庄》中成熟地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5.
张兴娟 《考试周刊》2011,(50):25-2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运用了很多叙述学的技巧.文章从隐合作者与隐含读者、叙事视角与叙述层次及叙述频率中的重复手法等方面分析小说,认为《游园惊梦》是成功运用叙述学技巧的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8.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议《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叙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上作出了大胆的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叙事风格。本文从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对其代表作《已故上校的女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曼斯菲尔德的这种独树一帜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以她的《呼啸山庄》使两个世纪的读者为之倾倒,人们被她那斯芬克斯般的神秘和超凡的艺术技巧所震撼。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凸现的"才女",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位置。张爱玲对艾米莉有着精神上的模仿和借鉴,她们在文学关系上有着密切的传承联系。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中,既彰显出女性作家的趋同性,也凸显其异质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主要以其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而闻名。本文尝试分别从表层叙述结构和深层叙述结构两方面来分析该小说,旨在揭示其叙事策略下作者所隐藏的思想感情,即隐含作者传达给隐含读者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海明威的《太阳依旧升起》和司各特的《伟大的盖茨比》中,作者所运用的叙事视角、人称、戏剧化叙述者和距离学说等小说叙事技巧不尽相同。不同的叙述技巧产生的艺术效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E.L.多克托罗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安德鲁的大脑》以认知科学家安德鲁与治疗师之间的对话构成主要叙述方式,成为后现代心理学治疗法"叙事治疗"与文学创作结合的典型案例。叙事治疗为转叙、元小说技巧展示及叙述时间的安排提供了创新契机,同时也为疗治作品人物及作家的文化创伤提供了有效途径。基于对小说中叙事治疗机制的分析,论文指出:该作品并不囿于"再现"9·11创伤,而旨在"去9·11化","治愈"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徐高楠 《考试周刊》2011,(24):32-33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这朵玫瑰花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作品的研读,分析了福克纳的南方主题,以及文中使用的叙事手法和富有质感的文字艺术。  相似文献   

17.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是纳博科夫写作生涯中的分水岭,具有较强的实验性风格。通过运用元小说的叙事策略,该书巧妙地模糊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边界,与标题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本论文拟从叙述时间的不明确性、叙述结构的模糊性两个方面入手解读该小说,分析《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的元小说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是现代武侠小说第一代的领军人物,在他"侠义"和"奇异"两种路向的小说中,以《江湖异人传》为代表的"奇异"小说对叙述的探索是从传统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汲取营养的。在继承其重"真实"和简约冲淡的叙述风度、惯用的限知叙述视角和回顾性叙述以及叙述时间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模仿具体技巧,而是表现为更加精致的多层次人物叙述等叙述策略和民间化的叙述立场,展示了现代作家对具有深厚生命力的传统小说叙述规范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克高超的叙事技巧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错综的叙事时序、多变的叙事角度和叙事者使得文本呈现出后现代小说的开放性。该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作品中叙述者的可靠性,以及由于对叙事者权威的质疑而推导出对艾米莉·格利尔逊杀人动机的另类理解---与其说她是因为被拒婚后为继续拥有对方而杀人,不如说她是主动选择杀死对方以应对自己的内心危机。  相似文献   

20.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于1991年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书一出版就深受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该小说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谭恩美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具体来说,即谭恩美在该小说中应用了独特的女性叙事技巧。文章拟从叙述声音、叙述视角、叙事结构和叙述接受者四方面来探讨和挖掘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女性叙事技巧及其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旨在提供读给者一个理解谭恩美独特叙述方式和技巧的新角度,同时开辟对其叙事作品研究的新道路和拓宽对其叙事作品的欣赏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