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的开设 ,其意义不仅仅是增设一门新课程 ,而首先是教育观念、教与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研究性学习”呼唤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一、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教师的角色、知识结构、教学行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 ,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 ,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1 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由于“研究性学习”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  相似文献   

2.
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2001年9月,在教育部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高级中学教学大纲里,已经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这说明把研究性学习已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知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学会在自己参与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而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观念,使自己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启导者,采取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程序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仍然遵循过程性原则,有一定的程序,必须认真仔细地安排好活动的方法、材料、步骤等。在活动中无论组织学生观察与讨论、设计与制作、交流与比较、...  相似文献   

4.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数学的眼光、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高中阶段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一)作为实施者,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变“教学…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部 2 0 0 1年 5月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决定 ,提倡在普通高级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 ,转变现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 ,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程中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 ,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程,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因从现今的课程设置来看,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分解在各学科课程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外的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必能更全面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1.素质教育呼唤学生转变学习…  相似文献   

7.
论"研究性学习"与小学教师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个性健全发展的能够胜任小学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有的放矢地安排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其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又是各学科一种教学方式,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管理方式、课程结构、教材内容和应试教育是制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学校、教师和学生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深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良好载体。东台市从2000年3月在少数学校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探讨,2001年7月市教育局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组。2001年11月,该课题经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成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从此,我市教育科研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入口,在全市教育系统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彤 《中学生物学》2003,19(3):48-49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语)当前中学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即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结论的得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一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讲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开头就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变革,呼唤着我们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此,本学年我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把该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施探索作为一个新的切入口,借以转变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个学年来,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颇具特色,走在番禺区的前列,受到上级、同行的肯定和社会的关注。一、研究新课程改革动态,确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体系继2001年5月我校“双主体整体教育模式探索”的课题启动后,我们对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计划》中综台实践活动饭块的一项内容。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实践过程。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受和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强调而被提上了研究日程。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①。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②。  相似文献   

15.
当今“研究性学习”已成了中国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 ,许多地方都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并且要求各科教师搞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也引起了众多教育者的深思。较权威的观点认为 ,在广义上 ,它指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中 ;在狭义上 ,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活动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无论从哪个意义上看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 ,确立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10月,教育部在无锡召开“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两次会议都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肯定。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必修课。 2001年4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相似文献   

17.
对于“研究性学习”一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二是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适合未来与当今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应大力提倡,可以在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 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它和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共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经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试行,并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部分小学(三年级起)和初中试行。 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教师角色还是其它方面看,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那么“研究性学习”课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如何认识它和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等等,成为大家十分关注而又必须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会学习、适应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新型课程。要把这一门新课程开设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要求我们从八个方面转变教育观念。1.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封闭”状态下,以教师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距甚远。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习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应试”能力虽然很强,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较差,使学生走向社会后缺乏…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