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众传播环景与媒介议程设置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既是信息的享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传统媒体跟着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奔跑,因为那个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看不到的无数双眼睛,通过虚拟空间让信息、新闻事件的传播可以在  相似文献   

3.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郭美美在微博上将个人认证信息更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并且自称“开玛莎拉蒂,住大别墅”。此举一出,立马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国人对红十字代表的慈善业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5.
杜江茜 《新闻世界》2014,(9):194-196
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党报,面对突发事件,扮演着发布权威消息、扼制假新闻、稳定秩序的主要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严重暴力事件的报道,总结地方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提高对类似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民生新闻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走进他们的生活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它大量报道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比如交通事故,比如被骗被盗。鉴于此,有些人便认为这些事无足轻重,通俗猎奇,只不过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其实,民生新闻的重点,不仅在于  相似文献   

7.
王娇娇 《今传媒》2020,28(1):8-11
短视频成为“现象级”应用对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短视频发展进入下半场的新形势,主流媒体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拒绝低俗内容和一味迎合用户的内容取向,聚焦于时政主题、社会民生和文化生活,承担传递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本文以《人民日报》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和“爆款”作品的生产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空间与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融合转型中,相比更为灵活的都市报,党报图片新闻的落脚点在哪里?党报摄影记者的转型路径该如何设置?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的5月11日是西方节日母亲节。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很多年轻人在网络上向母亲表达爱意和敬意,绝大多数"妈妈"们并不能看到。母亲节期间的网络传情被普遍解读为"作秀",本文试从微博、微信的自媒体性质角度加以分析。"自媒体"概念源于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即"个人媒体"或"自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初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很快被真正将其特性发扬光大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代替。一、自媒体的交互性特征,是"作秀"行为的前提交互性是自媒体的基本特征。自媒体是一种集信息制  相似文献   

10.
江涛 《新闻前哨》2012,(6):19-21
《一年又一年》是中央电视台在每年春节期间推出的一档特别节目。从2002年开始,每个年三十的下午四点,节目一边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前最后几小时的幕后情况,一边用精彩话题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提前把人们带进了年夜饭的团聚氛围中。而在2011年的《一年又一年》特别节目中,除了主打新闻直播牌,最大亮点是和腾讯微博的合作,而这也是传统主流  相似文献   

11.
邢丹 《中国记者》2018,(1):108-109
作为一家创刊于1959年的老牌党刊社,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社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创新探索媒体融合发展,通过"党刊+服务"的理念和思路,增强党刊主流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相似文献   

13.
张亮 《新闻实践》2011,(2):35-37
"围观改变中国",成了当下的流行语。它说明了网络热点对于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力。新的传播态势,让主流媒体面临着选择,似乎不参与到"围观"中,就会与社会热点脱节,而仅仅是参与"围观",又会被网络舆论所左右,丧失话语权和存在的独特价值。主流媒体要引导网络热点,  相似文献   

14.
1月2日,广州火车站巡警发 现了一起"打工者千里背尸还乡" 的事件。 此事迅速引起媒体的广泛注 意,消息、通讯、评论纷至沓来。 笔者3月10日从Google网上搜索, 共查出有关报道4080条。其中虽 有不少是重复的,但即使扣除这 一因素,也可看出媒体的关注度 之大。  相似文献   

15.
重大突发事件之后各种信息的民间传播,可以将民众深层次的危机感化为实体的行动,也是检验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最佳的试金石。从历史上看,在诸多重大突发事件中,地震之后的各类谣言传播极广,也很容易激发各类难以预料的破坏性行为,这一判断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后再次得到了印证,也给传统媒体应对谣言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胡泳 《新闻记者》2023,(3):52-70+96
公众本身可能是幻影,而舆论可能是制造出来的——李普曼所描述的不完美的公众不可能构建民主的真正基础,此即《舆论》一书的核心内容。对于公民组成社区而致力于某些更高公共利益的想法,李普曼实施了最具破坏性的攻击之一。然而他的论敌杜威坚持,在一个民主国家,政治知识只能通过公民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关键是“改善辩论、讨论和说服的方法和条件”。在《舆论》问世100周年之际,回望“李杜之辩”,我们看到,李普曼强调的根本问题并未消失,而杜威的担忧和建议也一如既往地切题。步入网络社会,更多的信息并不一定会导致更多受启蒙的公民参与,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噪音与无知;然而只要能够保持开放的话语和合理的辩论渠道,事实的真相总会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中国妇女》杂志为研究对象,对1949~2008年样本期刊中的封面人物图片进行定量研究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妇女》杂志60年来建构的封面女性形象由雄性气质向女性气质过渡并最终形成多元气质;2.《中国妇女》杂志60年来封面女性形象从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转变,即从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转变为消费主义者形象。  相似文献   

18.
江昀  张晴 《青年记者》2016,(26):18-19
2016年4月5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也称“弯弯事件”)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的舆论浪潮一波三折.在这一事件中,舆情是如何变化的?舆论为什么会出现转变?社交媒体受众讨论的结果如何?为解答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以社交媒体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研究视角,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过程,剖析其形成机理、特点与后果.  相似文献   

19.
宋好 《新闻三昧》2008,(1):96-99
2007年初,“杨丽娟追星”事件一度成为各新闻媒体热炒的对象,新闻媒体推波助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近期,“华南虎”事件又成为热点话题,在“挺虎派”与“打虎派”的激战中,人们开始反思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而新闻媒体在对这起事件的报道中起着良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州晚报紧紧“抓住”一条花自鲢,成功策划了一项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媒体社会活动——让爱心“食藻鱼”游入太湖大型公益认捐活动。这一社会活动既创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形式,又找准广大读者的共鸣点、兴奋点、关注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读者参与度广,充分体现了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和社会责任,被评为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社会活动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