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2.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3.
1979年以来,邮市即伴随邮人形影不离,成为集邮者调剂余缺的主要渠道。20多年来,邮市经坎坷、上下沉浮,给众多涉足者带来了悲欢离合。但邮市依然沿着其固有的方向和规律运行,成为90年代国民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邮品投资也家喻户晓,被众多家庭视为储财增值保值的一个有效途径,80年代出现的“以邮养邮”格局已被90年代的集邮投资理念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王景如 《中国集邮》2001,(11):35-35
我们说集邮有怡情、益智和储财的功能,从1992年编年邮票扩量发行以来,对绝大多数集邮而言,储财的功能几乎已经丧失。据有关人士统计,1992年至2000年,发行计划内编年邮票216套,至今仍有140套以上打折,平均打折幅度25%左右。今年发行的前14套新邮,又有11套打折。集邮从集邮公司订购新邮,眼看着赔钱。明艰人看得清楚,即使几十年以后,也不会有多大的增值空间。对二级市场上的大多数经营而言,他们多年惨淡经营,也有不少资金被编年票的盘子压得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5.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2,(4):48
渐入佳境上海集邮节及其前身上海集邮活动日,连绵运作已27年了,主会场活动基本都有邮展,分会场活动以集邮联谊最为普遍,学术研讨则常以化工邮协一枝独秀。今年情况大有起色,黄浦、华东师大邮协联手研讨集邮史,化工邮协研讨网络,虹口邮协研讨集邮报刊,学术含量都有提高,尤其海运邮协胡不为讲解邮政史,深入浅出,ppt展示珍品荟革。  相似文献   

6.
集邮文献,也称“集邮书刊”、“邮学书刊”。其藏品形式可分邮书(书籍)、邮刊(报刊)、邮票目录等。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专门性、商业性等。  相似文献   

7.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8.
集邮,是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后随之出现的以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为中心内容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以个人爱好为基础,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按照集邮具有“怡情、益智、交友、储财”特点,开展各种活动,使集邮在宣传教育、娱乐审美、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等方面,在社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创造了集邮文化。集邮文化具有群众性、地区性、社会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06,(8):47-47
本刊等七单位主办的“我心目中的‘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已于7月15日第13届南京集邮文化节大会上揭晓,“五佳”省级邮刊为《江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极限集邮发展很快,报导、研究极限集邮的专门报刊就有200多种。本文将我国大陆发行的极限集邮报刊(民刊)做个较完整地介绍。本刊总第168期“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和“三个较有特色的极限集邮民刊”二文介绍过的《极限集邮》、《极限纵横》、《极限集邮者》、《邮限邮讯》、《极限研究》、《三秦极限》、《金陵极限集邮》,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错漏,望同好补正。  相似文献   

11.
客文达 《集邮博览》2012,(10):36-37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片集邮是参展者为了偷懒而给自己放宽要求的借口。自从集邮报刊上出现介绍一片集邮的文章后,才开始品尝“梨子”的滋味。渐渐地。我也迷上了一片集邮。并且逐渐成为它的参与者、宣传者和支持者。  相似文献   

12.
有为才有位     
前不久,笔者收到北京重型电机厂集邮协会寄来的一张请柬,因故未能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在对邮友心存一份感激、一份歉意的同时,也对该厂邮协的生命力心生一份敬意。环顾今日邮坛,基层邮协像北京重型电机厂集邮协会这样,能够不散伙,且能常年坚持活动的,似乎为数不多。在不少单位,曾经活跃一时的集邮协会,或“关张”,或鲜有活动,名存实亡。北重邮协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是单位领导支持,再就是有一批痴心不改的集邮爱好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诚为邮友服务,热心为集邮事业的振兴而疾呼而呐喊。可以说,浓浓的集邮情,维系着他们对集邮协会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集邮界,有股“气”,有些“怨”。是“恨铁不成钢”之气,是无可奈何之怨。邮市、购邮者,抱怨邮票市场不景气,邮票打折,不赚钱,甚至亏本。邮票发行主管部门,抱怨购邮者太挑剔,难伺候,赚钱不说,亏了就叫。集邮组织,发愁集邮队伍萎缩,会员流失。  相似文献   

14.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对这句名言我深有感触。我自己的集邮藏品很有限,或许还比不上宜美嘉邮市中的一般摊商,但很注意对各种集邮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集邮图书、集邮报刊、各种非集邮出版物上的集邮资料、集邮音像制品等。在我个人著述或参与编著几十本集邮图书时,在我日常编辑、审阅报纸、杂志上集邮文章时,这些集邮文献给了我工作上的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手边的这些集邮文献资料,我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5.
为祝贺全国集邮联“六大”和甘肃省邮协“六大”的 胜利召开,为大力宣传甘肃创建集邮文化品牌,本人特 精心绘制集邮漫画《陇上巡邮》图。 本图以甘肃集邮界著名邮人形象、特点、集邮特色 和他们在集邮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结合甘肃所独有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我依然徜徉在自己的集邮世界中,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快乐集邮。邮文写作在我的退休生活中,写邮文成为一大乐事,这一年我沉浸在邮海文山中,不亦乐乎。2017年,我在专业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和内部发行报刊《生肖集邮》、《洛阳集邮》《百川集邮》(洛阳)、《夕阳红报》(洛阳)、《化工邮苑》(上海)、《西游记集邮》(河北)、《麒麟集邮》(南京)上共发表集邮文章45篇,内容着重在邮票图案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56年3月31日旧币停用后,由邮政部门对所剩余的木刻图邮简加盖“邮资作废”后作为无资邮简出售。背面有关广告中的邮资表也予涂没并注“邮资表作废”字样,但包裹、报刊、集邮三种广告则不涂没。而在  相似文献   

18.
美国邮政总局特设“市场传播与特别事件合作关系”工作机构。他们除了策划安排邮票图稿揭晓式、邮票首发式、尾日销售仪式等活动外,还负责和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络。源源不断的邮票新闻,经过特殊形式的包装后,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发往各家新闻社、邮报邮刊和邮票公司。他们在邮政总局和集邮媒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我因为给国内的集邮报刊和美国的华文报刊写集  相似文献   

19.
邮学家的手稿,包括已经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两个部分。邮学家的手稿,不论是整部书的书稿,还是单篇文章,都是重要的集邮文献。特别是一些邮学家在他的未成名时所写的著作手稿,包括未被采用者,都极为名贵,因为连他们自己也很少保留这些东西。扩大一些范围,除了邮学家的手稿外,他们为别人批改的著作,各级集邮报刊编辑们批改的著作,也是集邮文献。对于上述这类集邮文献,目前注意收藏的人为数甚少,人们尚未认识它的重要性。当然,这与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16日,文献集邮联谊会按例进行第七次活动。内容一是继续展示优秀集邮文献及个人藏品;二是由会员李国庆主讲“集邮文献的价格评估及如何选购集邮文献”,使与会会员受益匪浅。文献集邮联谊会还决定集体参加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共同主办的“2003年度报刊宣传日”活动,配合《集邮博览》杂志社进行集邮咨询,交换邮报邮刊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