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教法改革的追求是:彻底“变法”!我的语文教学彻底“变法”的目标是:变虚为实,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大语文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上述教学“变法”目标的实现。我的教学法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相比较,可以说是判若两个天地两个世界;我的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传统的教法是,老师讲、讲、讲,满堂讲;我的教法是,学生练、练、练,满堂练。因为我早已下决心改变自己在语文教坛上扮演的角色: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我大概称得上“中国第一位大语文教练”。因为我早已认定…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当前,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其中坚持形而上学的教法就是一种。为此,我们选登这则小品,旨在从侧面唤起人们的重视。某校在教学上有四位各具特色的先生,人们按照各人的特长,分别冠之以“满堂灌”“满堂转”“满堂念”“满堂练”的雅号。论辛苦程...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 ,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那么 ,在作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  一、实施新教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作文教学 ,采用“一支粉笔、一篇范文、一块黑板”的“手工业”式的教法 ,或是“满堂读”、“满堂写” ,甚至连布局谋篇都有统一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我教你学”、“我读你听”、“你叫我写”、“你要我学”的被动的学习局面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思维单一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没有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师“…  相似文献   

4.
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词,即“注入”.与“满堂灌”相对应,“满堂问”中的“问”作为动词,应理解为“提问”,因此,“满堂问”即“满堂提问”.界定“满堂问”之后,我们再作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有限的45分钟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两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在教学领域探索,曾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校长,现仍在高中担任校长一职。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深入一线听课,大量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觉到,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重视教法,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更重视教法。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师往往更重视自己的才学、讲课水平,而忽视教法,这其实有些“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不少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教法:“先生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或者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答”。二是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根据农村学生实际,照搬城市小学的一套做法。农村学生见闻不多,视野不宽,几乎未受过学前教育;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过程学习”是美国80年代提出的一种数学理论,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广大教学同行的认可并广泛付之实施与实验。本文是蚌埠二中通过初中、高中两个阶段,五年对比实验的一份“过程学”教法实验了,就此项教法的理论与认识,实验情况与实验结果,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所有的重点高中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消息简短,不能满足我的探究需要.我注意到“将”、“逐步”、“淡出”几个关键词。何以不能立即抹平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呢?是怕财政拨款的倾斜政策断然改变,会使重点中学因办学经费、教师工资下一个“陡坎”而难以接受吗?“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高中数理化》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是我第一次订《高中数理化》,当我从书刊目录上看到《高中数理化》这个刊名时,我想到舅舅曾经向我推荐过,于是铁了心订了!但心中仍有疑惑:高中数理化,我还只上高一读得懂吗?我在焦急中等待.最后刊物到我手上,但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高中所有的内容合在一起,而是分开了高一、高二、高三各个年级出的,这让我有种很庆幸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原来你们也是今年才改版的,这就让我更为庆幸,谁让我撞上了个好时机呢!我特别喜欢“题根研究”这个栏目,很有创意,只是觉得“题根”中的“一变”、“二变”中例子举得少了些.月刊十分的同步,这对我的学习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孔子告诉弟子曾参:“吾道一以贯之。”我的课堂就是“一以贯之”: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沉思静读、自求博取。2000年我教一年级时。借鉴“韵语识字”的教学经验,一学期学习人教社语文课本和韵语两本教材。2006年,我又一次教一年级。教法更加大胆,课堂上不是读两本三本书.而是二十本三十本书。然而“主旋律”依旧:力求教法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力求尽早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普遍的倾向,仍然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师习惯于“满堂讲”学生习惯于“满堂听”。针对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我们在前一阶段,着重抓了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工作,指导学生自己读书。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学生看到了自己读书的效果,尝到了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幸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与同行在一起探讨当前的语文教学时,一位好朋友介绍给我一本书,就是王开东老师的《深度语文》。说实在的,语文教育界的一些名家和他们的教法,我自认为还是了解不少的,但“深度语文”这个提法,还是第一次听说,  相似文献   

15.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教法学法,同步改革实验”主要是集中在阅读教学中,探索“学”的规律,改革“教”的方法,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之中,通过改革教法,建立学法指导系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读书本领.该项实验从1986年10月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一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系列,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一、建立学法指导系列的基本理论观点对“教法学法,同步改革”的教改实验课题的确定,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上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使该课在大学生的起步阶段提高实效,我在教法和内容上作了一些改革,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在对我所任教的8个小班共290人进行的一项不署名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黄华美 《考试周刊》2012,(77):30-3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既要摆脱“全盘授予”的“满堂灌”,又要摒弃“放任自流”的“满堂转”。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教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随机地引导点拨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全县初中语文新教材教法决赛,我受邀为评委,原本以为坐一整天听课会很累的,谁知六堂课听下来还觉得愉快,而且一个老师的“错”中生花,令我赞叹不已,难以忘怀。这个老师讲授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当他将“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萪,为岩”中的“为”照本译作“成为”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一语惊满堂。学生:老师,我认为不对。老师脸红片刻,坦然问:有什么不对呢?学生:这个“为”不应理解成“成为”。老师:呵,这可是书上的注释原文。学生:这个注释本身就值得推敲。老师:为什么?学生:小潭既然小,潭里卷起…  相似文献   

20.
我对新教法的几点探索郭姣鱼近年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新的教法,先后探讨并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法的科学教学程序,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讲授新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