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如果”这个词,便好奇地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好吃吗?”老师笑笑,摸着我的头:“‘如果’不好吃,生活中不应该有‘如果’,你要好好把握!”似懂非懂的我点点头,又跳到一旁啃好吃的苹果去了。  相似文献   

2.
“如果”和“等到”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周都见面,共进午餐。他们的谈话内容总是围绕着各自的打算展开。两个人都有许多梦想.也都喜欢谈论各自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一位资深精神病医生退休后,写出了一本医治心理疾病的专,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if在初中英语中,要求作为重点词汇掌握。在各地历年中考英语试题中,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请看2004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中带有if的考例: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算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呢?当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具体的工作和任务时,你的大脑里去掉了“不可能”三个字,而代之以“我怎样才能”时,可以说你就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了。海伦·凯勒不能听见声音,看不见东西,但她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约翰·库缇斯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一天、一周,但他活到了34岁,成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室内板球健将、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并结婚生子……世上没有不可能,关键是人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养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真题再现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早点努力学习,我就会……”、“如果我学会弹钢琴。我就可以……”、“如果把机会给我。我也会……”、“如果不是我贪玩了点,我早就……”等。  相似文献   

7.
梦苑  兰欣 《课外阅读》2006,(9):16-17
一个台湾的医生,在家门口附近开了一所私人医院。因为他的医术高超,又勤恳努力,到了不惑之年已是腰缠万贯,与他结交的也都是上层名流,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医生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子是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女儿则是亭亭玉立。医生有个习惯,晚饭后散步,而且只要儿子陪同。每次散步,都是和独子广谈人生。他指点了江山,又指点自己盛名在外的医院,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壮志在胸,切不可耽误。你的完美人生,我已经给你画好了蓝图:进最好的学校,然后进最好的医学院,然后到国外读书,回来后当第一流的医生!”  相似文献   

8.
李建生 《新读写》2012,(6):44-45
写议论文,当以准确的观点、充足的论述和严密的思维取胜。准确的观点和充足的论述靠的是对事物的深入认知和对材料的详尽占有,严密的思维则要求文章有内在的逻辑。内在的逻辑当然依赖于对事物的深入认知,但往往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处理”来实现,即使用恰当的关联词(或副词)。  相似文献   

9.
如果     
作者从小时候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好吃吗?”起笔,新颖生动。接着写用“如果”造句,既顺承话题,又拓展话题。最后用名人和英雄的事迹论证“生命不相信如果”与自己的错误言行对比,既升华了主题,义提出了鲜明的观点。结尾既抒情,又回扣标题,较好地回答了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果     
黄钰清 《新读写》2013,(3):14-14
人是不是只要一旦犯错,就会对过往的种种说些幻想类的空话,例如“如果”。就像一个破产的亿万富翁在回首过去时会说:“如果我当时不把企业做这么大,如果我当时不雄心勃勃,如果我不挣这么多钱,我现在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了!”~个身败名裂的明星在回首过去时会说:“如果我平淡地生活,现在也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成绩不好未考进高中的学生在看见成绩单时会说:“如果我当时不那么浑浑噩噩,我就会考上高中,拥有一个美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如果"是一个连词,表示假设的关系,属于逻辑学方面的词语,它可以使原本唯一的结果假定为多种可能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提出类似"如果……那么……"的问题,以此使课堂教学自然有序的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13.
刘圣明 《教书育人》2005,(11):35-35
威信即声威与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辞海》有威信条目:“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威信,贵在有“信”,有“信”才有“威”,这里的“信”指:信用、信任、信服和信赖。  相似文献   

14.
"如果"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假设连词之一,该词始于唐代,从其构词法来看,"如果"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同义语素并列。假设连词"如"早已存在,"果"则经过一系列语法化才沾染上假设义,并于宋代最终形成表示假设关系的专职连词。在这一过程中,词语的双音节化和类推作用是其发生语法化的主要动因和机制,且明清后这一用法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假设句代表句式的“如果A,就B”句式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在语表形式方面关系词语“如果”和“就”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语里内容方面重点探讨这一句式在认知层面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从大脑两种不同思维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进行考察;在语用价值方面我们主要通过A、B的真假关系来探讨独特语值。  相似文献   

17.
东西的《后悔录》是一部“如果书”。他用“如果”这一个词构架了一整部小说。“如果”是小说叙事的动力、核心、关键,“如果”叙事营造了过去——现在往复循环的时间架构,揭示了人生的偶然感、虚幻感,展示了“揪心”的后悔体验,最终小说写作这一事件本身成为“游戏”的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具有语言客观、简洁,语义明确,措辞合理的文体特点。由于其专业性、规范性与现实性均很强,因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信"和"达"的标准是根本。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精神文化资源是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和重要资源。在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中,学史明理,提高政治自觉;学史增信,树牢理想信念;学史崇德,感悟人民情怀;学史力行,践行忠诚担当。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培根铸魂,在笃信笃行中汲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