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外国小说教学有很多困难.文学知识陈旧,特别是外国现代派小说知识缺失,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认识不够透彻.以致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有的老师遇到外国现代派小说干脆绕道而行.不作为,也无能为力。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第一阶段确定了部分选修模块作为全省普通高中统一使用的教材,其中有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从而迫使我们必须面对这些困难。下面谈谈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修模块统一使用,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收编的16篇小说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创作手法多样。然而外国小说教学有许多困难,中学教师文学知识陈旧,特别是外国现代派小说知识缺失,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认识不够透彻,以致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教学有效性难以落实。到底如何才能摆脱《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尴尬,真正落实《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写作是推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辽宁省近几年的考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阅读,2010年考查了王安忆的小说《洗澡》,属于中国当代小说:2011年考查了乌拉圭作家比亚纳的小说《怪人》,属于外国现代小说;2012年考查了王琼华的小说《最后的黄豆》,属于中国当代小说:2013年考查了匈牙利作家约卡伊·莫尔的小说《圣诞夜的歌声》,属于外国现代小说。由此可见,2014年高考依旧会延续小说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外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程,教学难度不小。小说欣赏选修课怎么教,没有现成样板:教材以“话题”和“例文”结合的方式编撰.八个“话题”引入了较新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十六篇“例文”很多是陌生的篇什。如何选择和呈现教学内容?我们特地策划了主题为“外国小说怎么教”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5.
[考试标准] 《课程标准》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近年来主要针对以下要点出题: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其出处;3.作品中的人物与性格;4.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相关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想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课程够h国小说欣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半张纸》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名篇,小说仅一千四百多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基本教学方法,提出了以点带面、主线贯穿的基本教学思路,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阅读、读写结合的具体方式.文章以该选修教材中具体课文为教学实例,叙述了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经过细心研读,我们大致可以把握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情况。特点概述:一、大阅读:1.文体: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12篇),小说为辅(5篇),颠覆了以往两种文体的文章几乎持平的格局,而且,中国作品中散文居多,外国作品中小说为重;实用类文章阅读主要是传记类(5篇),个别省市则选了科普文章(广东省选用了赵野木的《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作者:有14位中国作家,且以当代作家为主(如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等),以现代作家为辅(如徐志摩、老舍、沈从文等);有3位外国作家(分别是阿根  相似文献   

9.
<正>要想让《外国小说欣赏》的课上得鲜活,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融为一体,发挥多功能的作用,教师课前必须精心设计,把教材的逻辑结构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探索最佳结合点。抓住阅读的基本训练、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感悟方格之内的圆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企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一、感受《外国小说欣赏》课堂教学选修课程侧重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运用,同时重视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  相似文献   

10.
<正>选修课程《外国小说欣赏》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设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需要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小说的兴趣,提高其文化修养;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尝试对小说进行比较阅读研究;尝试创作小说。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外国小说欣赏》的学习后,我感受到这门选修课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学有所获,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不在读法方面多注点儿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而《外国小说欣赏》就是试图在“读法”方面有所突破的一本教材。它根据小说的基本元素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就其中一个元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这种以小说知识为关键词编撰教材的方式在国内中学语文教材中颇为罕见,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外国小说欣赏》的选文都是近现代外国小说的经典,是各个阶段各种流派小说的代表,代表着同时期所能达到的艺术和思想的高度。作者中有6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这些作品流派较多、风格迥异,语言习俗与中国传统小说有较大差别,让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学生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铸L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呈现的是拉美这块土地和生存在上的贫穷者的苦难,流露的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小说采用“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方式,达到了看似平静,地底下却是情感的熔岩崩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开展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成了一线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新增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吸收了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的,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宋红芳 《学语文》2011,(2):22-2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二年级学生选修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之《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单元话题)。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7.
《外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教材进入高二学生的课堂,个人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只是因为外国小说庞杂的文学世界和无可借鉴的外国小说教学经验,所以,是延续类似其他现代文的教学方式还是寻求不同的教学理念,有挑战、有思考、有困惑,当然也会累积全新的教学感受。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我认为,将接受美学的理念适当地应用于外国小说教学的课堂,对于落实教学目标,发展个性化阅读,培养独特的鉴赏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以小说的基本元素设定了八个单元,分别是“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这些话题是相应单元所选小说的特色所在,突出了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学生一般喜欢阅读故事情节曲折有吸引力的小说,而对稍显专业的术语概念比较隔膜,不愿意阅读和思考,更谈不上进行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阅读感受的多样化,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真切的感受,又要避免概念上的纠缠,从而领会小说表达的魅力,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定的是阿根廷作家莱·马尔莱塔的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作品通过一个演艺精湛、为养家糊口四处奔走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只能独自忍受孤独和痛苦的艺人形象,反映了贫富不均、苦乐不谐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文本关注平凡人的生活,情节感人而富有新意,有一定的温度;文学类文本连续几年考中国小说阅读,今年则选了外国作家作品,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逆向教学设计(UbD)是一种以预期结果为导向,将教学评价置于学习活动之前的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以“讽刺小说——揭示人性丑恶”为议题,围绕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和深刻主题探究,以群文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三篇小说为例,直观呈现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并通过反思指明逆向教学设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