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实际上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要解决散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尝试阻截、分流与正面应对这三个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荣生教授指出当下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抛弃了作者的“语文经验”,把作者的言语当做跳板,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文体。散文的特性决定着散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对散文的教学,教师要从"言说对象""主客体"和"作者独特生活经验"三个方面去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散文的表达特点,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富有意境,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赏读,阅读效率自然也无法提高。学者王荣生认为散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偏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偏到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上。这样学生对散文的解读就会陷入套路化的阅读中,很难体会其中个性化的语言魅力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散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与规定性并存的文体,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散漫性等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这一篇"的教学为重点,从文体出发,挖掘"这一篇"散文独具一格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与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并学习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文本中人物的对话。面对不同的散文文体,教学都从应"这一篇"开始,走向"这一类"。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文体思维培育,即根据文本的体式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要处理好内与外、今与昔、“类”与“篇”的三种关系,既要关注“这一类”的特点,也要突出“这一篇”的独特。这样才能让教学重点不走偏,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形成可以迁移的阅读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从散文文类“质的规定性”入手,确定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即兼顾“这一类”与“这一篇”、行文之“形”与意脉之“神”。又从散文文类泛化、子类别难归类、“这一篇”特质突出等角度,指出散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择所面临的困难,进而探讨情境教学作为散文教学策略的适切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从散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每一篇散文的独特性,教学偏离了"这一篇"散文的"语言"与"人文"境界。散文教学应更近"语言"、更近"人物"、更近"散文"来关注散文的教学意味,回到课堂去发现"这一篇"语言的独特,发现"这一人"体验的独特,发现"这一篇"文体的独特,守护文本的独特,收获一片独特的意境,过上一段独特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0.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包括《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篇课文。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正因为如此,散文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独特隋感的体认”则往往是教师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多以此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从写人记事散文的体式特征来说,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合宜的。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却优劣高下分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固然很多,是否具有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却是首要的。  相似文献   

11.
几乎每一堂阅读教学观摩课、研究课中,执教者们都懂得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来辅助呈现教学内容,于是声、色、光、电粉墨登场。但是孩子们在这声色光电的眼花缭乱中又获得了些什么呢?在教学设计中孩子不是真正的主人,而是老师言语里听话的“木偶人”。对于一篇美文,“你喜欢哪个段落,我们就从那个段落学起”,“你想读哪几个段落,哪你就读这几个段落”,“你喜欢哪个句子,你就读哪个句子,或就从这个句子学起”等等,这同样把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搞得支离破碎,是“分析如山”、“问题如山”的最新翻版。而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真正的美却在这浅层的演绎中隐遁了,消散了。在语文世界里,孩子们心灵的双翅在未展开前就己折断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失语”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受到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然而散文教学还面临诸多问题,亟须进一步探究。本文从散文文体辨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近10年中小学散文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评析,以期对散文教学与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散文阅读教学应聚焦于作品的言语形式,体悟精准的言语表达,从中品读出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笔者听散文阅读教学课《散步》,发现教师课堂上过度聚焦于对"言语内容"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章"言语形式"的关注。整堂课变成了一堂教"写了什么"的散文阅读教学课。笔者认为应从特殊表达、对称句、分号、关键词句四个方面入手分析这篇散文的"言语形式",从而分离出作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是文学性散文的主要特质。在文学性散文中,所有的言说对象唯有作者眼能所见、耳能所闻、心能所感。换言之,“文学性散文”呈现的是经过“这一位”作者的感官过滤的人、事、物,它们都是“主观”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散文教学经常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为此,笔者提出了散文教学要教出“这一篇”的“韵”的观点,并从“形韵”、“语韵”、“情韵”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教出散文的“韵”。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包括《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篇课文。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正因为如此,散文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独特情感的体认"则往往是教师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多以此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从写人记事散文的体式特征来说,这些教学内  相似文献   

17.
近日 ,杭州市拱墅区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 :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哪个更重要。辩论各方都以充足的理由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和重要。最后让笔者作总结 ,目的是在充分认识两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后 ,把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统一起来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特点。当前的主要倾向是课文的价值取向有所忽视先看一个教例。教学《落花生》一课时 ,对“从落花生身上 ,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题 ,教师认为 :这是个弹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美国小学诗歌阅读教学课,其教学实录中所昭示出的鲜明的教学风格与智慧的教学理念,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篇教学实录对于正处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篇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朱自清的散文又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精品之作,因此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对于今后的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生命语文”教学、“审美语文”、“语文知识”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的一篇有关“雪”的散文。其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意浓郁、情景交融。教学这篇课文时 ,如何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美育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法。一、初读全文、感知“整体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开篇释题后 ,应及时设疑导读 ,通过读懂课文 ,让学生形成对“第一场雪”的整体印象 ,让学生感知“第一场雪”中的整体美———下雪前 ,天气骤然变冷 ;下雪中 ,雪花纷纷扬扬 ;下雪后 ,世界变得粉妆玉砌。学生通过初读全文 ,知道这是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有了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