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劳务缘何难出国门章明中国人出国做劳务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从1785年3名中国海员随“柏拉斯”号商船到美国的巴尔的摩港,到1847年大批华(赴古巴直至美国旧金山发现铜矿,数以万计的华工前往“淘金”,便开始了华工海外谋生的历史,那时华工的海外经...  相似文献   

2.
华侨是指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公民侨居外国,古已有之,可以远溯到秦汉时代。但是,在唐宋之前,侨居外国的华人,并无固定的称谓。唐宋以后,多被居住国人称为“唐人”,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明清时期,仍多称为“唐人”、“中华人”等。清末,海外的中国人又有“华民”、“华工”等称谓。1878年,清朝驻美国使臣陈兰彬,在给朝廷的奏章中把中国寓居外国的人称为“侨民”。1883年,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正式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营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  相似文献   

3.
“包恩”号华工起义及琉球国对它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2年3月30日,美国“罗伯特·包恩”(Robert Bowne)号船上福建华工举行暴动,并在琉球国人民和政府的支援下获得了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者掠卖华工斗争的重要事件,也是中琉友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早期华工在美国华裔文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天堂树》《中国佬》和《唐老亚》是三位美国华裔作家关于早期华工的代表作。三部小说在对早期华工的叙事上显示出逐渐加强的倾向。作家们用回忆、幻想、联想、文化冲突和梦境等叙事策略追寻历史传统,让美国主流文化正视华裔曾遭受的苦难,塑造全新的华裔英雄形象,呈现出从"发掘"到"修补"再到"重建"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根据历史事实,对近代美国的华工,作一简略的评述。一中国人何时流入美国,众说纷云。有的说,一七九六年有五名中国人赴美,这是有记载的最早到达美国的中国人。有的说,第一个中国人是在一八二○年到达美国的。也有的说,第一批往美华人是两男一女,于一八四八年由香港乘两桅帆船(?)号抵旧金山。但近年有些美国历史学家发现,早在一五七一年就有中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南  相似文献   

6.
刘波 《历史学习》2001,(12):27-2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在讲述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时,比之旧教材增添了“准许华工出国”一条。言下之意。清政府在这之前是不允许华工出国的。那么,历史的事实究竟如何呢?本对此略作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移民海外由来已久。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劳工契约的产生,海外雇佣费用低廉而又勤恳的华工渐成风气,特别是美国内战结束以后,美洲地区的奴隶贸易不再合法,殖民主义者将目光转向东方,尤其是人口众多而又无地可种的中国人民。他们在澳门等地设立猪仔馆进行拐买华工的勾当。文章就容闳与郑观应对猪仔贸易的关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华侨是一个具有“二重角色”的海外移民群体,“华侨”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其不同的内涵。鸦片战争前大都是用“唐人”、“贱民”、“化外颓民”等称呼华侨,后来又有“猪仔”、“苦力”、“华工”等词语。当前对于华侨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认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承认双重国籍,使得移居海外的人中具有中国公民身份比例大幅度减少,因而“华侨”一词已逐渐落后于时代,应该以“华人”取而代之,或将两合称为“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抓走了大批华工。在天津抓骗华工的机构,最早是在日租界福岛街(今多伦道)靠河沿处的“大东公司”。这个公司在日本总领事馆和驻屯军司令部的支持下,专门进行这一罪恶勾当。他们用诱骗与绑架等手段抓捕华工。在河东地道口,常有强行绑架之事。地道外的旅店,有的就是他们诱捕投宿平民的陷井,南开体育场和南市原大舞台那个地方,都曾做为华工的临时食宿场所。据储运公司老工人回忆,当年日寇仅在十一经路码头就抓走华工369人。据不完全统计,从“七七”事变到1942年7月,在天津被抓的华工有五万余人。从1942年到1945年,日寇抓华工最多,在华北各地抓捕的青壮年也运到天津集中,再转运到东北或日本,仅在1942年头七个月就达七十余万人。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109页有一幅《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图片,图名中的“清华大学”与史实不符,应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产物。1905年由于美国虐待华工,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美爱国运动。中国人民以抵制美货、经济绝交等手段给美国以沉重打击。为了减  相似文献   

11.
对于“蒲安臣条约”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本试图从华侨史的角度来审视其对清代侨务政策、华工入美、近代留学生及美国“排华”等重大事件的客观影响,重构其在这一视野下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不会忘记: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国置《联合国宪章》于不顾,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极大愤慨,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炎黄子孙们发出了共同的吼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欺的!”这一事件,给我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启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是,我感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地研讨。本文拟就美国的华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华工往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最初到美国是否受欢迎、如何看待《蒲安臣条约》与《中美续修条约》、美国的华工遭歧视和排挤的原因、旅美华工与祖国、家乡的关系等问题概略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的排华浪潮愈演愈烈的形势下,马克·吐温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接触到中国及移民华工的。和他之前或者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吐温先生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塑造有了较大的进步,对华工表现出同情和关注。但是受历史条件和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还是一定程度上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及中国人。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中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作者对中国及移民华工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关于鸦片战争后大批华工出国的原因,目前史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华工出国有四大因素,即沿海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激增,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阶级结构的变动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二是认为出国(特别是去美国)是由于“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即一方面在华南的广东和福建两省里,人口和粮食之间的日益不平衡使人们难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者此时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劳工,所以在“又推”“又拉”因素的促使下,大批华工出国;三是认为华工出国主要是列强侵略中国造成的直接结果;四是认为从总体来说,经济原因是华工出国的主要因素,而政治、军事等其它因素,均属于偶然因素。此外,还有人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后期华工因本国的生存环境恶化需向外寻求养家途径,而美国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因此部分华工到美国谋生。这些华工来源以广东为主,与在美国的华人会馆关系密切。虽然华工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但他们却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 美帝国主义从来就是压迫和剝削中国人民的死敌。1905年在全国范圍內普及各个阶层的反美爱国运动,就是近代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压迫所給予的响亮而有力的回答。 1848年美国旧金山发现金矿以后,美国資本家就利用各种欺騙宣傳乃至拐帶綁架等无耻手段招致中国劳动人民去美国,从事开金矿、筑铁路、墾荒田、种果园、养牛羊、捲烟、織布、洗衣以及其他种种劳役,于是在美华工便一天天增加起来。美国資本家就是利用中国工人的血汗灌溉了美国西部,并从中榨取了“几十亿万”的利潤。华工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他們的工作非常沉重,劳动条件很恶劣,不少华工因此丧失了自己宝貴的生命。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經济危机的发展,美国国內的阶級矛盾空前尖銳化起来,罢工运动到处皆是。美国资产  相似文献   

18.
1815-1821年,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后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与岛上的华人苦力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本文介绍这些华工的来历及其在拿破仑身边的劳动和生活点滴。并在汇集不同回忆录等历史资料的同时,展示拿破仑与华工的交往和对华工抱有的同情态度,以及普通华人给法国人留下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紀下半叶初年,美国資本主义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由于开发西部需要大量劳动力,美国資本家鉴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就用各种欺騙宣传,以至拐带、綁架等无耻的方法来我国招收华工。中国沿海的劳动人民在专制的清朝政府的残酷剝削和压迫下,无以为生,被迫紛紛离开自己可爱的祖国,逃往外洋謀求生計的为数甚多。据統計被骗到美国者“1850年有五百多中国人乘坐四十只帆船由香港到加省。到了1851年底,加省的中国人竟有一万之多。从此以后,每年都有增加,1880年太平洋沿岸计有十万零万千人左右”(张人羽:美帝  相似文献   

20.
1904年3月,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等人,深感安徽风气闭塞和宣传爱国、鼓吹革命的重要,便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在《俗话报》创办期间,我国对美关系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人民反对1904年的美国排斥华工禁约;另一件是在反对美国排斥华工禁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的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