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05年12月上海爆发的大闹会审公堂案,是20世纪初上海市民反对殖民帝国肆意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一次著名抗争,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状况.现笔者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和留存至今仅有的几张珍贵历史照片,向读者介绍此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
<档案春秋>编辑部: 提起建国后发生的故宫盗宝案,当下多数书刊,包括互联网上的有关文章都认为发生了5起.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档案春秋>2006年第九期、第十期连载的<建国后的故宫盗宝案>一文,此文曾被多家报刊转载或摘录,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档案刊物所载文章的极大信任.  相似文献   

3.
杨秀云 《历史档案》2012,(1):106-111
1905年12月18日流血冲突发生后,上海公堂案交涉发生逆转。两年的善后交涉,英国由被动转为主动,闭口不提事发原因及对死伤华民的抚恤,却执意索赔巨款,其他列强也附和讹诈。清政府和地方交涉大员先是据理力争,拒绝赔偿,继则欲折中通融,力求互赔免赔,均未果。最终被迫以前上海道袁树勋的名义赔款妥协结案。此案的后续交涉充分暴露出英国恃强凌弱的一贯作为,也折射出清季中国办理外交之辛酸艰难。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方便读者收藏,本刊编辑部日前出版了2006年、2007年、2008年《档案春秋》合订本(精装本),定价分别为:2006年$80元(含邮资)、2007年$96元(含邮资)、2008年$96元(含邮资),需要者可通过邮局汇款至上海市  相似文献   

5.
一、43年后,风波骤起我做梦也没有想到,1954年初我改编的《穆桂英挂帅》一剧会在43年后风波骤起。首先是1997年11期《人生与伴侣》发表了崔炎寿口述、梅淑贞整理的长篇纪实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奇冤》;同年11月21日《作家文摘》全文转载,影响扩大到全国。崔炎寿与《穆》剧的改编毫无关系,他的“冤案”与《穆》剧更无任何牵连,而在文章中竟公然声称他是“执笔整理者”,“却因该剧的成功,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1998年春,我收到第二期《河南戏剧》,看到梅淑贞写的第二篇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悲剧》,文后署名为崔炎寿、马金凤口述。这篇万言长文目的和主题很明确,就是要说明“到底谁是执笔的剧作者”。崔炎寿以改编《穆》剧剧本“呕心沥血的剧作家”的身份出现,编造荒唐可笑的谎言,公然说我不是《穆》剧的改编者,而是他临时想起“两次见面  相似文献   

6.
7月9日,《上海档案》第一家区县通讯站成立会议在奉贤召开。上海市档案局馆期刊编辑部主任、《上海档案》、《档案春秋》主编姜龙飞,奉贤区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屠晓及各镇、开发区等单位的档案干部参加会议。区档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燕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方便读者收藏,本刊编辑部日前出版了2006年、2007年、2008年《档案春秋》合订本(精装本),定价分别为:2006年$80元(含邮资)、2007年$96元(含邮资)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方便读者收藏,本刊编辑部日前出版了2009年《档案春秋》合订本,每本定价$100元(含邮资);此外,本刊尚余少量2006年、2007年、2008年《档案春秋》合订本(精装本),定价分别为:2006年$80元(含邮资)、2007  相似文献   

9.
《新上海档案》2006,(9):12-12
[本刊讯]:2006年9月5日,市档案局(馆)期刊编辑部召开了由19个区县档案局(馆)局(馆)长参加的《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2006年通联工作会议。会议由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兼《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主编仓大放主持,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兼《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两刊编委会主任吴辰到会并讲话。此前,8月28日,期刊编辑部还召开了由部分市级机关、大型控股集团、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2006年通联工作会议.仓大放同志到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上海市档案局(馆)档案宣传部所属的《档案春秋》、《上海档案》两刊编辑部.组织来自本市12个区县档案局馆的15名档案十部.赴甘肃进行通联考察,受到了甘肃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张恒、省档案局纪检组长孙小林和敦煌市档案局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公共租界办电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电力的城市,照明工具的应用接近当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2.
按:过去上海的租界在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下,司法权不能独立.帝国主义强迫设立会审公堂,中国人与外国人有诉讼,由中国官方与外国领事会同审理,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3.
“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18~19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喜爱读书、嗜书如命。即便是戎马生涯,在面临危境、紧急转移的时候,依旧不放弃阅读,不舍得扔掉随身携带的书籍;而在和平年代,读书不辍,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晚年,他曾长期住中南海"游泳池",陪伴他的是好几排书架。据其身边图书管理人员徐中远撰写回忆文章称,毛泽东晚年阅读小字困难,"毛主席看用新闻纸印的书,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给我指明方向 我出生在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有兄妹六人,我排行老二,一九三0年毕业于上海格致中学,后考进香港大学,因无力升学,欲谋业分担父母的辛苦,适时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登报首招华籍副督察员(Chinese Sub-inspector,俗称"副捕头"),即报名投考,得以录取,先后在公共租界中央捕房、老闸捕房、普陀捕房任华籍捕头.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英、法、美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并依据这种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ity)。列强在上海等开埠口岸派驻领事。并依据本国法律管理自己的侨民。至清朝末年,与中国有约国家增至19个,其中大部分在上海派有领事并拥有领事裁判权。  相似文献   

17.
上海造币厂自1919年首倡其议,到1928年底改组为中央造币厂,历时近十年。在爬梳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档案资料、《银行周报》等报刊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造币厂的筹建始末作个案研究,以便进一步梳理上海银钱业与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一、缘起近代中国长期实行银两、银元双重货币本位制度。一般而言,小额收付用银元,大宗交易计算则以银两为标准,以元易银、以银易元,辗转折合,十分繁琐,给社会经济,尤其是商业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民元以后,随着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逐渐确立…  相似文献   

18.
论孤岛时期日本对上海公共租界行政权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一三”事变后租界的中立与租界内的复杂状况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虽经三个月的顽强抵抗,终因实力不济,战败而退。11月12日,上海的华界以及公共租界位于苏州河以北的地区(俗称“日租界”),沦陷于日军之手。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日军没有占领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两租界的主权一如往昔。于是,在日军的包围下,租界变成了孤岛。孤岛的范围是: 东至黄浦江,西达法华路(今新华路)、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南抵民国路(今人民路),北临苏州河。[1]自1937年11月12日淞沪抗战结束,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