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我国启动卫星管理应急模式,动用9种型号15颗卫星为救援行动提供技术支持,显示了航天技术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法制建设,其核心在于指挥机构。现在,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日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以及制度规范,理顺并完善相关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地震应急救援协调联动能力以及统一指挥能力。对此还应尽快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做出修订,尽快完成各种级别、不同类型的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训练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各救援力量地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全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应急救援经验,总结归纳出建设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德久 《科技创业月刊》2012,(8):130-131,135
云南省地处地震多发、频发地带,每次地震初期,辖区地州市消防部队在信息收集、人员搜救、生命救助等工作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编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地州市消防支队在装备、警力、通信、宣传、战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和改进。论述了如何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特别是地州市消防支队,如何提升地震初期应急救援能力,将是每位消防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有感地震发生后,地震测震监控系统产生的地震速报驱动地震舆情监控系统自动创建地震舆情采集任务,从而进行地震舆情采集预处理、地震舆情分析及地震舆情展示。介绍地震舆情自动监控系统的功能分层、总体业务流程,阐述该系统的技术实现及其在抗震救灾、震后应急救援及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33,47
本文着重研究在汶川震例中应急救援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先后发生几次比较大的地震灾害,社会影响极大,给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对几次大地震的救援经验的总结,提出地震救援装备建设的建议,以便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崩塌滑坡灾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诱发山地灾害更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位于地震区划烈度Ⅷ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以此为试验线,打破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的FLAC3D软件分析边坡在三种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动态响应,运用其在地震时程中的剪应变变化及位移判断其地震安全性,绘制了在小、中、大震共三种地震工况下的灾势分布图。从而实现了对该段线路地震时成灾规律及规模的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工程方案规划,以及灾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巨灾情境下,分别以卡特里娜飓风与汶川地震救援为例,对以中国为代表的集权式国家应急响应模式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权式国家应急响应模式进行比较,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救援最高权力机构是否拥有军队指挥权、灾害协调机构是否被赋权,以及国家权力是否可以随时介入地方救援。对比结果指出了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响应迟滞与救援无序的症结所在,即分权制在国家应急响应模式中的弊端,最后得到结论认为巨灾情境下集权式国家应急响应模式更能体现效率,同时指出集权式国家应急响应模式在灾害救援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后,很多行业都加强了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队伍规模、装备都得到扩充。在配备的救援装备中,快速选择合适的救援装备对提高救援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总结多年装备管理、地震现场救援以及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的经验,结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扩编工作,对地震救援队装备的分类编码进行研究。制定救援装备分类编码方法,进行模块化,使用标签标识救援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救援装备的集成效率,加快地震救援队出动速度,同时在现场可以实现救援装备的快速查找,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的实际,构建起地方政府应急能力、应急管理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对1243户受灾家庭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绩效不高,资源整合能力对提高应急管理绩效贡献最大,信息收集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次之,而应急基础能力的贡献最弱.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震,眼前最紧迫的是对人员的救助,如何在光纤通信中断后与外界取得第一次联系,如何在发不出短信时告知救援人员准确的受灾者方位,如何在与亲人失散后尽快得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9-440
由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救灾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12日40kg级旋翼飞行机器人赴北京参加了废墟搜救实战演习。此次演习在国家地震救援紧急训练基地内进行。旋翼飞行机器人在指挥部下达快速响应与废墟搜索使命后,成功完成自主起飞、空中悬停、航迹点跟踪飞行、超低空信息获取、自主降落等科目,实现了对地震废墟区域的快速信息获取与实时影像回传。该项目旨在为我国地震救灾提供智能化高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13,(5):5-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后,中国科技馆根据中国科协领导指示和科普部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科普预案,科技馆网络科普部组织工作人员搜集整理相关科普资源,制作应急科普专栏,开展应急科普宣传。4月20日12点左右,中国数字科技馆"四川雅安地震专  相似文献   

14.
“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系列机器人”是在“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研制”和“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研制”的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家单位共同协作完成。项目针对地震灾害救援的复杂性,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废墟搜救的机器人系统,包括空中旋翼飞行机器人、废墟表面/废墟洞穴/废墟缝隙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废墟内部可伸缩多指机械手,可在不同灾害现场环境协同开展救援,填补了我国辅助救援机器人装备研发的空白,在模块化配置、标准化接口、无线通信、嵌入式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地震等灾害救援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磊 《今日科苑》2013,(12):48-50
在这次四川芦山地震的救援现场,活跃着能"上天入地"的群体——他们有的长着"千里眼",能随时起落,定点追踪,俯瞰大地;有的能迅速变形,进入危险地区,排查险情;有的拥有灵活双臂,运转自如,清理现场……这些在地震灾区"初显身手"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救援救灾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吴娟  李玉生 《学会》2010,(4):11-11
<正>4月15日,南都基金会对玉树地震做出紧急响应,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基金已开始拨款,为四川NGO备灾中心、自然之友、天下溪等民间组织赴灾区抗震救灾提供资助。南都基金会将一如既往为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地震应急业务的实际需求,提高震后应急救援资源调配的科学性,开发了震中周边应急资源信息查询系统。系统基于Arc Engine平台,在Visual Studio 2010 SDK for VB开发环境下实现了地震触发、震灾初评估、震中周边应急资源信息查询等功能,简便易操作,对震后应急资源调配,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和危害性均很强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也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先具体地对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与当前地震救援应满足的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给予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以此来为我国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其中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显得十分的突出,地震救援物资保障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战备化以及科学化的工作,可以说在地震灾害中,应急物流成为了灾害管理活动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救援物资配置系统,才能够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所以,本文重点对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揭示其在地震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于各种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运用贵阳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实现在震前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地震时,能快速作出科学化的应急响应,辅助政府人员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决策;地震后,能快速估计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辅助政府做好震后恢复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