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估测能力。【教学准备】台秤、1千克重的物品(水、木块、铁、毛线、苹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说明(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7~38页,千克的初步认识。(二)教材简析。对物体的重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接触,但对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到。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形象、具体,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使学生通过实物感知,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千克”的初步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重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克”的初步认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拉近了一步,它充分体现出了“生活中的数学和应用”这一现代数学教育思想,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设计如下四个层次:(1)接触实物,初步感知;(2)对比感知,认识进率;(3)再次感知,巩固表象;(4)结合实践,运用知识。这四个层次是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设计的。因为学生对重量观念的形成不能仅仅满足于直观感性认识,还要使学生从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才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4.
世间万物必有“道”,悟“道”方能生其“思”,有“思”方能成其“术”,有“术”方能选其“举”,有效数学实践活动课亦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人教版教材在每册编入两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此内容往往不屑一顾,教学中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认为这种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不是考试考查的内容,还有些教师只重表面热闹,缺乏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深入认识,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记数学,成了数学的操作工.笔者以为,紧扣目标、实践领悟,是有效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准确作出判断。 2.初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形成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与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认出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开放的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中去,主动获取知识。下面结合《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犤实践一犦师:(出示圆柱形的物体)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物体,谁知道它的形状叫什么?生:圆柱体。(师板书课题:认识圆柱体)师:我们…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而数学却是集抽象性、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实践活动作为学科教学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9.
操作与平面几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龙 《数学教学》2003,(12):12-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数学又是思维的科学,伴随操作过程必然产生思维活动,本文着重就操作与平面几何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操作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层次的内  相似文献   

10.
李娴 《云南教育》2008,(7):47-48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将动手操作这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笔者在这里谈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一、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在蕴含思维的数学活动中产生“.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看角、指角;再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接着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然后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根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便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二、合作交流——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正是开...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的基本场所。课堂气氛如何,左右着学生通过互动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质量,影响着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反思和调整的机会,关系到学生通过合作养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和态度。新课程下的课堂活了,学生也乐学了,但在这“活”的背后,存在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这种形式化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发展。1.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传统的“满堂灌”变…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使小组交流活动落到实处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师生合作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情感的合作 ;二是认识的合作。师生实现情感合作的艺术是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实现认识合作的艺术是 :1.转变“学生观” ,把学生当作认识与活动的主体 ;2 .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3.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学学习的“活动化”数学学习的“活动化”是指对学生主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的突出强调。《新课程标准》规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加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实践活动包括感性经验,它构成了数学认识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教师是否应当将学生的主动探索看成数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认识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而在这三个学习环节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与前面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以往的大纲不同,《标准》把总体目标划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而后三个方面的目标我们以往忽略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辩一辩、做一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分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 ,其目的是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对于实践活动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 ,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 ,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只重视“手”的活动 ,停留于表面操作 ,没有引导学生“脑”的活动 ,没有让学…  相似文献   

20.
大数学家欧拉指出: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数学教学应当实施“数学化”、“再创造”过程,即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生产)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数学实验恰恰是沟通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桥梁.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的:“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即“做数学”的现代数学学习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并可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数学实验教学可有效地摈弃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及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背景注意较少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