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纪昀作<阅微>时所用的"著书者之笔"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重信实,排斥想象与虚构;重白描,不事藻绘,造语多议论;继承并改造了六朝笔记写法,使小说带有杂说色彩且叙事视角灵活随意.并与<聊斋>的"才人之笔"作了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戴维·洛奇小说<小世界>的副标题"学者罗曼司"切入,探究其外借罗曼司之壳、实反"罗曼司"的独特叙事方式.书中的"圣杯",已丧失了原有的神圣与纯洁;书中的主人公女骑士,表现出的是虚伪和功利:小说的结尾也与罗曼司圆满的结尾相悖,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古文观止>曰:"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尾很是难写.收束得好,即具画龙点睛之妙;反之,便有画蛇添足之嫌.余秋雨作为散文大家,文章结尾多种多样,且独具特色,喜怒哀乐的情感常在点睛中得到升华.这里只列举并赏析三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5.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一个是"才子之笔",一个是"著书者之笔".但是两者的审美想象和理性现照之差异较为突出,<聊斋志异>用审美想象征服了读者,而<阅微草堂笔记>却因过多的理性观照稍逊风骚.从小说创作理论上探究原因.主要是二人创作的出发点不同、所持的体裁观不同、作者的审美想象与理性观照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1.汉语"中"之概念考辨.诚如中哲史家陈荣捷所说:"中"之含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形,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无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中国哲学论集>)陈氏所言极是,然未免抽象,如果认真检点起来,则汉语"中"之概念在传统典籍中不外乎如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是各受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但对文中的"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中的"如""且",各个版的高中<语文>都没有注释,笔者所见到的译文大多是照着<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抄.没有见到正确的释译.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其故事情节脉络十分明显,但诗歌以"两家求合葬"段结尾似有画蛇添足之嫌.  相似文献   

10.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冰山原则"开创了一代崭新的写作手法.本文从凝练的对话、客观的叙事角度和零度结尾三方面解读"冰山原则"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2.
这边许三多带领<士兵突击>横扫各大电视剧排行榜,成了2007年中国电视舞台上最闪亮的焦点之一;那边电影<集结号>轻松票房破亿."军营情结"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了当今年轻人追捧的热湖.  相似文献   

13.
学界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篇有"非文学与纯文学"之辨、"正与奇"之辨、"常与变"之辨、"事义与抒情"之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辨等观点.根据<文心雕龙·辨骚>篇若干诗学命题的正反离合关系及其诗学观念,其中还暗含着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前者导源于汉代以<毛诗><郑笺>的"比兴美刺"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是对<楚辞>中大量存在的神话寓言、历史寓言、咏物寓言和艳情寓言的诗学总结,其特征是感性形象与抽象寓意的分离;后者根植于汉末魏晋以降直至刘勰当世蔚为大观的以"缘情感物"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反映的是<楚辞>中已经出现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景物形象与情感意义的统一.这两种诗学范式贯穿于整个<文心雕龙>,而<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中这两种诗学范式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14.
释"基考"     
本文铨释S.6825<老子想尔注>中"基考"一词,其成词途径与<赤松子章历>之"基考"迥异.  相似文献   

15.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马秀华 《考试周刊》2008,(15):32-33
高校图书馆图书"逾期罚款"之规定,既于<教育法>无据,也有违<行政处罚法>,更不符合<合同法>有关规定,很有反思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孔子及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法的观念和主张的思想家.有关周公思想和言论的文献主要记载在<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多士>、<无逸>、<多方>、<立政>和<诗经·大雅·文王>等篇.周公在这些文献中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宗法思想为核心的"礼治"思想,其中"明德慎刑"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上海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中梁衡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结尾,提出了开发人生价值的问题: 她(居里夫人)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