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最雄辩的证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根本.本文主要从指导学生从观察中积累素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强记中积累素材、从练笔中积累素材等五方面来阐述如何“立足素材积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材﹄积累与教学山东临沂一中郑晓龙章熊先生在《语文教学沉思录》中提出了“语文素材”的概念,并且说,“离开了语文素材,一切关于语文能力的侈谈都是空中楼阁”。我以为章先生的话说到了“点子”上。我理解“语文素材”是指学习使用语文的人积累掌握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4.
写作讲究厚积薄发,如果没有素材积累,就成了“无米之炊”。然而素材的积累决非一日之功,即使短期突击,收效也不明显。但如果对已拥有的素材进行一番整理,发掘其多方面的意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丽芹 《辅导员》2009,(10):18-18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文的“粮草”和“米”指什么呢?当然指写作素材。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两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愿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有效地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文,选材尤其关键,丰富的“基本素材”为选材提供可选的“原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写作文,学生常常感到头痛的是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一颗勤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让作文之“渠”永远“清如许”,就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作为“源头活水”。那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应如何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写作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有了素材,就会产生写作欲望,有话想说,有情要抒,便可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写作素材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院引导学生在洞察缤纷世界,体味五彩人生中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名篇佳作中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应用剪报积累素材。通过观察思考,能透过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注视它的发展趋势,捕捉到刚刚蒙发的幼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通过阅读、剪贴,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积累写作素材,引发情思。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厚积方可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没有积累.就写不出好作文.遑论写出创新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五大课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训练学生的积累与整合素材的能力。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注意积累.但真正成体系的指导.进而开设这样的课型的非常少.另外.由于缺少专门的课堂交流的平台.整体的积累“场”的效应很弱.真正在坚持做.做得比较很好的学生也很少.更多的只是在穷于应付.而合理分析整合运用素材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学生的作文中大量存在生搬硬套.拼凑堆积素材的问题.此外.作文中思维的低幼,语言苍白则与积累中重事例素材轻浯青素材和思想素材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创新出“素材积累系列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炊”的话,那么写作的素材就可以称得上是“米”了,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一些同学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米”,但因不善“厨艺”,没能将“生米煮成熟饭”.更不用说酿造出什么“米酒”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相似文献   

11.
张坤 《初中生》2008,(11):14-17
张老师:大家都知道,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要积累一定的素材,要学会找“米”下锅,这样在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  相似文献   

12.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学生临场完成驳论文写作的效度,考前素材积累的方向应该更多元且有针对性,临场调度素材的思维敏捷度应得到有效训练。从“论据”维度切入,有序指引学生在考前对统编教材进行分类整固,为临场完成“积累”与“驳论”的“深度对接”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学生改善写作素材积累时常见的流于形式及素材运用时茫然无序的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素材积累阶段中的提取与凝聚,运用阶段中的观点的辨认与确认、文风的发现与重演时,都应注重学生思想情感之“神”与语言内在逻辑之“理”的契合,从而助推学生获取能够在写作中撷取自如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丰富而准确的写作素材可以让文章充实、新颖、有说服力,使文章增光添彩。而在写作素材多如牛毛的信息时代,原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似乎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无米下锅”的问题,而是在“有米”的情况下缺乏加工和盘活的能力。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改变原有单一的素材积累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对写作素材进行提炼、整合和拓展,以此提升学生素材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星玲 《语文天地》2014,(28):54-55
素材的积累对高中生写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在高中作文材料积累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也就是“教”和“学”的问题。一、教师“教”的误区在“教”的方面,教师在理解、方法引导、兴趣、习惯上陷入误区。现在有些教师对所积累材料的“新颖”存在误解,误以为“新颖”就是指“内容”新。由于教师这一误解或者由于教师没有提醒学生,学生便会盲目地不断地积累素材,以求“罕见”。其实“内容”新是次要的,关  相似文献   

18.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而“写什么”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写作者是否具有一定的作文素材积累。如果写作者的作文素材积累是比较丰厚的,那么他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反之,他就会有“无米之炊”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一、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要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书籍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作文教学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我认为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不失为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好途径。  首先 ,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作文难 ,对学生而言 ,往往就难在“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在于积累的贫乏———前者是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 ,后者是缺乏语言词汇的积累。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让他们把自己见闻感受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及时记录下来 ,既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又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 ,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 ,日记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