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沈国清 《培训与研究》2007,24(5):32-33,36
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伏尔泰反对法国的专制政权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 ,名家辈出 ,成就巨大。这一运动是在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近代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英、法两国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然而中国的哲学思想 ,特别是孔子与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百科全书派与孔子 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运动期间较有影响的一个政治派别 ,因其主要成员负责编纂《百科全书》工作而得名。成员主要有 :主编狄德罗 ,副主编达尔贝兰 ,撰稿人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他们中的多数成员都是耶稣会士 ,大都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05,(9):17-17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两句话在西方被称为“黄金律”。伏尔泰被称为“欧洲的孔子”。他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儒家理想中的德君。伏尔泰的房间里供有孔子画像。画像下面有伏尔泰的四句话:“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目前知道的最早在1593年,传教士将《论语》等书译成了拉丁文。1626年《四书》《五经》在欧洲都有拉丁文版。1691年《论语》有…  相似文献   

4.
一先贤祠,法兰西的国家圣殿。誉满全球的卢梭、雨果、左拉等都长眠在这里。 那个一贯惹事生非的伏尔泰,也停柩此中。因为他对中国有太深的感情、太多的投入,我为此对他有了特殊的好感。我毕恭毕敬,向他走去。 大厅明亮、辉煌;地宫庄严、静穆。伏尔泰、卢梭,这两个超级巨星的灵寝就在通道最显眼的两侧。生前既是相依为命的战友,又是争吵不休的对手,死后一左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一生下来,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现实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中华文明的琼浆玉液哺育着他的成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质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传统文化对每个成员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必然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并已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伏尔泰轶闻     
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很受人尊敬。可是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格调不高的聚会。聚会组织者认为大学问家伏尔泰的趣味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与自己是一路人。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请伏尔泰再次参加聚会。伏尔泰说:伙计,你知道吗,我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蕴涵在他对人类历史演进的研究中。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深入考查,伏尔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及其理想。其社会观不仅塑造了18世纪法国的时代精神,还直接影响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8.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早期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热”时代的名思想家。他正是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为其反封建、反神学斗争吸取营养的。但由于伏尔泰所掌握的中国哲学的材料极其有限,且都是经传教士们“消化”过的二手资料,这就使他对中国哲学的解读出现了无可避免的粗浅性、片面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伏尔泰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到启蒙美学转折时期的重要代表,他综合继承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成果,并结合考察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和艺术实践,提出了关于民族审美鉴赏力、艺术想像力和艺术创造性的深刻见解,为启蒙时代的艺术感性观念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0.
历史哲学的概念由伏尔泰提出后 ,至今已是一个多义的概念 ,详考伏尔泰的著作 ,发现他是在用“理性去思考人类历史过程“的含义上首创这一术语的。其内涵特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在认识历史时应倡导科学方法 ,反对宗教迷信 ;人类真正的历史是理性战胜宗教迷信的历史 ;历史的真实生动在于它的风俗和文化 ;人类风俗文化既有多元性 ,又体现于理性的共同性之中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伏尔泰所创作的悲剧《查伊尔》公演后,伏尔泰本人对这部作品不是太满意。为此,他不断地拿起笔来.反复修改,可是他这样做的后果是,演员刚刚熟悉了剧本,又要重新按照修改过的版本再次排练,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伏尔泰与孟德斯鸠中国观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还是专制国家;中国的伦理道德是理想社会的基础还是专制暴政的纠偏器;中国人的品行是诚实有礼的还是狡诈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由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学术立场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孟德斯鸠虽从未到过中国,但一生关注中国。他对中国的了解和论述散见于他的许多作之中,而影响他的最早中国学则是福建莆田人嘉略。  相似文献   

14.
曾瑞琪 《考试周刊》2011,(35):36-38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思想家,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著作,伏尔泰认识了中国。在耶稣会士带有主观性色彩著作和伏尔泰本人为了宣扬开明君主制的政治主张影响下,伏尔泰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有意的或无意的误读。在误读中形成的中国观,为伏尔泰宣扬开明君主制提供了现实依据,并促进中国文化在法国、乃至在欧洲的传播,增加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启蒙主义历史家伏尔泰撰述的世界名。在史识方面,作摆脱了传统史学的陈规俗套,卓识高见乃书,改变了传统史学的伦理价值取向,注入了资产阶级人道精神。以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的创新精神,开了资产阶级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诸岛是分布于南海中的中国大小二百多个岛屿、沙洲、暗沙和礁滩的总称,按其自然群体组合和地理位置分布,分为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四个群岛。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中国人民长期在南海中的航行和生产生活的实践,才逐渐发现它们,加以命名,并不断经营、开发,随之成为它们的主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以史实为依据、符合国际法的。首先,南海诸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通过长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三、四世纪的时候。隋唐时期,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日本吸收中国音乐文化最盛的时期。日本到中国学习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派遣使者前来中国;另一条转途径由韩国来接受中国文化。在大量接受佛教的同时,也接受了许多音乐和舞蹈。  相似文献   

18.
19.
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理性主义时代”而著称的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倡导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顺应自然“天道,”重视伦理道德,显然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具有诸多吻合。由此,东方儒家文化成为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养料的一个宝贵源泉,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文化交流为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刘倩 《时代教育》2006,(12):15-16
庞德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诗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进而形成了他特殊的“中国情结”,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使中国文化在西方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