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以前,中俄两国重大问题的交涉,皆由俄国派遣使团来华协商解决,其中以17—18世纪使团来华最为频繁。在此期间,有十几个俄国使团访问过中国都城北京。俄国来华使团成员以不同形式记录了他们眼中的北京城,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中国和中国社会,同时,使团成员所呈现的是他们用自身文化价值观评判和过滤后的北京城,反映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理解。但由于俄国使臣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多少带有欧洲文化优越论的烙印,其对中国文化现象的某些评论亦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我国古籍版画插图本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继承传统版画插图艺术的基础上,又发扬创造了新的风格技巧和套色水印的方法,表现出了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明代初期,经战乱后,资力艰难,文化出版事业曾停滞一时,其间虽然也刻印了一些书籍,但多是旧版复印,附有版画插图的书籍流传很少。永乐北迁后,生机渐复,燕京逐渐成为北方的刻书中心,插图本书籍刻印开始增多,如永乐元年(公元一四○三年)三宝太监郑和刻印的《佛说摩支天经》和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三年)所刻的《妙法莲华经》以及永乐十八年(公元一四二○年)郑和又刻的《天妃经》等都有极为富丽精工的扉画,其风格虽受  相似文献   

3.
永乐年间对外邦朝贡人员已有相关的接待制度,对此波斯文献也有记述,较为典型的如《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该著述记录了沙哈鲁王于1419年派遣的庞大使团在明朝所受的接待过程,过程包括迎接、筵席、驿馆接待、接见、赏赐、送使。此接待过程显示了明朝对帖木儿王朝使臣的重视,反映了永乐年间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同,总体呈现对西域国家更为笼络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5,(1):120-125
一、清代以前故实中日两国书籍的交流不仅历史悠久,其规模和领域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是罕见的。据传秦代徐福东渡日本,带去的书籍中就有《百工技艺》一书。随着海上交通的逐渐发展,汉魏两朝和倭国(日本)的交往增多。公元57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日本派使节来中国,汉光武帝赠以印绶,3世纪末,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上详细记载了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日本政治、经济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是我国五百多年以前编成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它是我国最珍贵的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明代初年,明成祖朱元璋对藏书还比较注意,早在北伐进军时,他就命征虏大将徐达把元大都(北京)的藏书运回南京。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登基后,就开始下诏征求遗书,并建立“大本堂”收藏。到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又一次下令征书。到了明成祖即位后,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开始编书,总负责人学士解缙,另外还有140多人参加了这项工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成初稿,定名为《文献大成》。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在《文献大成》的基础上,又大规模地进行补充,扩大收录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因为这书是在明朝永乐(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年号修成  相似文献   

6.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于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在今辽阳市老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下设定辽等二十五卫。一四○三年(永乐元年),又派人到黑龙江流域,进行招抚。于一四○九年(永乐七年),在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即今蒂尔)地方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努尔干都司”),相当于省一级的政权机关,其下设三百八十四卫。忽鲁爱卫就是其中的一个。是次于都指挥使司的地方军政机构,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卫镇抚等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他国的接触历史可谓悠久,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出现得却很晚。究其原因,是中国与他国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对两国间正常外交关系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俄国是与中国接触相对较晚的国家,1653年俄国政府派遣巴伊科夫使团访华。但是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致使巴伊科夫的外交活动很难开展,此次访华宣告失败。结合巴伊科夫使团访华的历史,本人认为:路途遥远、语言不通以及礼仪规范上的冲突是不利于清初俄中两国建立正常外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酒泉仍然是国际商留繁华码头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核心地区,酒泉的宴饮文化也依然独具特色.我们从当时外国使节记载的在酒泉受到热情接待的宴饮场景,就可以了解当年的酒泉宴饮礼仪和宴席特色. 一.明代酒泉宴饮礼仪及宴席特色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初,当时中亚的波斯国帖木儿王朝(察合台)国王沙哈鲁派出的庞大的使团,经肃州拜见明朝皇帝时,随行的画家盖耶速丁的记载可窥其大略.  相似文献   

9.
王艳萍 《档案天地》2012,(11):30-33
《大黑坨李氏族谱引》碑文中有:"始祖以明永乐二年奉诏移此,卜筑此乡,即卜建此莹。"可知,李大钊祖先是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诏移民。但是,碑文中却未说明其始祖自何处奉诏移此。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就引发出李大钊祖籍源于何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元朝末年,琉球分裂为3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琉球3国都是与日本历代政权平等交往的国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杨戴出使琉球3国,分别册封了3国国王。琉球3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了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  相似文献   

11.
4月 17日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永乐大典》编纂 6 0 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永乐大典》仿真影印出版首发式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到会表示祝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海内外 5 0余个研究机构和收藏单位的 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元年 (公元 14 0 3年 )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 0 0多文臣历时 4年纂修而成。共辑录图书 80 0 0种 ,上自先秦 ,下迄明初 ,天文地理 ,人事名物 ,无所不包。整部典籍共 2 2 877卷 ,外加目录等 6 0卷 ,装成 110 95…  相似文献   

12.
1882年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3年朝鲜在天津开设朝鲜公馆,两国间互开航线。在两国关系发生剧变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体制"持续的部分"。直到1894年,朝鲜仍然继续通过传统的贡路向清朝派遣赴京使臣。而由于甲午战争的发生,1894年最后的朝鲜赴京使团经历了与以往使团不同的过程。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赴京使团返回朝鲜,标志着两国宗藩关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陈鹏 《大观周刊》2012,(44):105-105
古代苏禄国与中国的交往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而古代中菲关系史更是可以追溯至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期。明永乐时期,苏禄国东王、西王、峒王三王的突然来朝将两国关系推向了高潮,但自永乐二十二年后至清代便断绝了朝贡往来。三百年后,于康熙年间,苏禄国复又请求朝贡,雍乾时期的三十多年间仅官方朝贡就这六次之多,民间往来更是数不胜数。古代中国政府对苏禄国的朝贡一直采取的是怀柔友好的政策,这对中菲的国际交往、对外关系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中幽芳录》成书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距今588年,是云南地区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兰花专著.……  相似文献   

15.
公元10至13世纪,草原游牧民族契丹、女真相继崛起在中国北方,先后以武力打败后晋、灭掉北宋,建立起辽、金两个封建政权。辽自公元907年太祖耶律阿保机登位至公元1125年亡于金朝,共历219年。金自1115年完颜阿骨打收国元年至1234年末帝完颜承麟投...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194 2年秋 ,英国政府决定派科学家前往访问和支援抗战中的中国 ,通晓中文的李约瑟和牛津大学希腊文教授陶德斯 (E.R.Dodds)被选中。他们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资助 ,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 ,代表英国皇家学会去中国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同年 9月使团往美国华盛顿参观 ,后到印度考察。 194 3年 2月 ,李约瑟一行从印度加尔各答乘机经著名的“驼峰”航线抵达昆明。机翼下展现出的大江、深谷、山峰 ,纵横交错 ,壮丽奇魄 ,使李约瑟激动不已 ,他对中国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都感到十分亲切 ,对深受战争劫难的中国人民 ,产…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是明初编纂的著名类书,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认为“古今事物散于众书,不易检阅”,他打算把经、史、子、集各家之书,分类编辑,而且以音韵为序,以便于检索。于是,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命解缙主持,参与编纂的有一百四十七人,次年即成。但朱棣认为收辑“尚多未备”。  相似文献   

18.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被英帝国主义的大炮彻底打开了。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但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条约中大部分内容已是老调重弹了。在条约签订的半个世纪前,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就曾向乾隆皇帝提出过相同的要求,当即遭到严厉驳斥和拒绝,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公元前472年,春秋吴国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战国楚置金陵邑于石头山,自此南京称金陵。公元229年,三国吴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尔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49年,史称“十朝古都”。南京还曾为南宋“行都”,明永乐京师北迁后的“留都”,南明国都等。  相似文献   

20.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6月,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700余人携带英王信件乘海军“狮子”号舰到达广州,带来了前膛枪、望远镜、地球仪、天体运行仪、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当时广州是清国唯一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在清朝官员眼里,那些来中国的外国人和商人就是来经商的,而官员来华就是来进贡的.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事先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专人到广州通知了清朝官员,但未暴露马戛尔尼使团为了“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致的商务礼仪与外交权利”和使中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为我们本土制造业和印度的市场”的真正使命与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