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智 《甘肃教育》2005,(10):50-50
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如果满足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该系统的动量就守恒。对于动量守恒的系统,虽然整个系统的动量不变,但组成系统的每个物体由于相互间的作用,动量会发生变化,相应于每个物体的能量也会发生变化。整个系统的能量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分析此时物体的能量或系统的能量问题,是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举例简析一下能量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也是教学的重点。对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人更清楚这些定律的实验基础,加深对守恒定律的理解,更快地适应守恒定律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如图1所示,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小球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以初速度v0与小球B发生正碰,碰后合二为一,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解析: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1v0=(m1+M2)v,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1/2M1v200 - 1/2(m1+M2)v2=1/2v20(M2/(m1+M2)).结论:一动...  相似文献   

4.
指出部分大学物理教材中,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推导相对论动量定义式时,必附加系统质量守恒这一“预期论据”,从而存在着返反逻辑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例1在光滑的水平放置的直轨道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mA]=mC=2m,mB=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如图1所示.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o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试求在B与C碰撞之前,滑块B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人类社会在进入20世纪后,科技迅速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变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教育领域里ICT教学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师和学生跟随时代步伐的重要渠道。利用ICT的"五官"——传感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是实现ICT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渠  相似文献   

8.
动量和能量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便于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知识迁移等多种能力,因此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考生的难点。本文通过一个例题进行梳理,以期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指出部分大学物理教材中,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推导相对论动量定义式时,必附加系统质量守恒这一“预期论据”,从而存在着违反逻辑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量守恒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均有出现,对学生而言,这一问题却是难点.尤其在理科综合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因时间过紧而导致该题不能得分.因此,快速、准确地解题成为得分的关键.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构建动量守恒模型.  相似文献   

11.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两台球间、两冰壶之间、微观粒子的碰撞。因此,探究碰撞的力学规律,对指导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按能量的损失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者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1.完全弹性碰撞类 这类碰撞经过两个阶段.压缩形变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类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而且作用前后系统动能也守恒.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14.
袁云嵩 《物理教师》2005,26(5):54-55
1 能量概念的建立由于牛顿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在逻辑上、数学表达上的不健全 ,以致早先在力学方面有些基本概念不清 ,使“力”具有现代力和能两种性质 .在 1 669年惠更斯研究碰撞效应时 ,意识到在完全弹性碰撞中 ,除了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外 ,系统中每一个运动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  相似文献   

15.
将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与两电容器连接时的暂态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相似的能量损失公式,并对两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物理意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阅读》2008,(7):107-115
“动量、机械能”在《考试大纲》中有8个知识考点,其中有7个知识点属于Ⅱ级要求,它不仅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核心,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和焦点,同时还是广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难点,本知识块涉及的物理规律有两个定理: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两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从规律建立的过程来看,前者是用分析方法得到的,即在已有的概念和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工具推导出来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两物发生碰撞时必须满足:1、碰前、碰后动量守恒;2、碰后动能不能增加——这是中学物理解题的常用判据。其实,两物在同线的对心碰撞中,还满足“碰前相对‘接近速度’不小于碰后相对‘分离速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仅受内力作用,则系统的动量守恒,而内力可以做功,每个物体的机械能可能都要变化,但系统的机械能总和可能不变(弹性碰撞),可能减少(非弹性碰撞),如物体间夹有炸药、压缩的弹簧等,作用后系统的总机械能也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两个物体和三个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为例,给出动能损失最大的证明及此结论在生活中的逆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朝明 《物理教师》2003,24(12):1-51,57
速度交换在历年高考物理题中多次出现,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理解速度交换的含义,灵活运用速度交换的条件在解此类高考题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速度交换的含义及条件 速度交换是指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前后互换速度.若作用前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v2,相互作用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v2’,速度交换即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