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新作《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犹太家庭戏剧性的变迁。文章应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教授"失权"的过程和原因,从而揭示奥齐克的创作意图,肯定其作品在美国犹太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犹太教育在世界民族教育中有其鲜明的特色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强化民族教育、对教育高度重视和教育的务实性。以色列复国是犹太民族在 2 0世纪创造的奇迹 ,这其中犹太教育功不可没。没有成功的民族教育 ,犹太复国主义不可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犹太民族可能早已消亡 ;没有务实的教育思想 ,犹太民族不可能在歧视中生存下来。而这些是以色列复国最起码的条件。犹太民族对教育高度重视的传统使这个民族名人辈出 ,它既提高了犹太民族的影响 ,又对以色列复国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后一位伟大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契诃夫在早期的作品中就显现出他的创作天才;中期的创作题材范围不断扩大,体裁和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后期的创作大都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艺术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4.
舒伯特歌曲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1.精神情感上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自由展现,强调对个人情感的表达;2.通过作品表现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3.在音乐手法上借用文学里的意境来描绘作品;4.通过钢琴给歌曲的伴奏部分赋予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深受犹太喀巴拉教和基督诺斯替教思想观念的影响,博尔赫斯的创作体现出对于宇宙主题的关注。其文学作品表现出无穷后退的叙事风格也源自于喀巴拉语言创世和诺斯替劣神创世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时间观。宗教成为博尔赫斯探索文学可能性,实践他将文学、哲学、宗教三位一体的神奇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创作中常常会出现破体为文的现象。考察其原因是文体自身发展、社会诸因素影响、创作主体活动三者合力的作用。从文体自身规范出发,可将破体为文的方式归为以下三种情况:(1)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2)一种文学体裁借用他种文学体裁的结构要素进行创作;(3)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进行杂交。破体为文不可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老舍试图竭力通过对其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老舍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其创作的实践表明,文学首先必须是艺术;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必须反映时代气息与民族精神,但这种反映必须独具审美个性,坚持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当今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犹太小说家之一,被称为20世纪真正的犹太作家、犹太味最浓的作家。其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描写社会底层犹太人物的苦难,以及赞颂他们伟大的精神。"受难"这一创作主题几乎贯穿所有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由来已久,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他们以写实的笔法记述了犹太移民的生活际遇、文化人格,特别是作为美国亚文化体系的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的冲突,塑造了各种各样极具"犹太性"和"异化感"的文学典型.  相似文献   

11.
澳门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域状况,澳门文学的发展进程要比内地缓慢。澳门当代散文在70年代开始勃兴,80年代逐渐形成高潮。西方文化与澳门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形成澳门当代散文的鲜明特色:熔铸强烈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世俗民情、伦理道德、生活情趣;寄情山水,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审美情趣,获得精神慰藉;艺术手法和语言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白桦小说创作异常丰富,八十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文学潮流的影响下,白桦的小说在反思极左政治运动带给人们伤害的同时,剖析了其内在的封建文化根性;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白桦的边地系列小说延续了启蒙文学的批判特质,在对边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描述中寄托文化建设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布宁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流亡生活使他在思想和创作方面都饱含浓郁的怀乡情结。本文以布宁的怀乡情结为切入点,从"流浪者的怀乡情结"及"世界文化的怀乡病"两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形成布宁怀乡情结的原因,揭示其怀乡情结独特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作家。他的创作既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在题材内容﹑表现技巧方面也受到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影响。在受到外国作家影响的同时,莫言成功地在作品中将本民族的文化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哥儿>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小说用喜剧式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哥儿在学校的一段短暂的经历,对日本教育界的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凸现出初期的"愤怒的漱石"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上,作者高扬日本民族文学的传统,使小说洋溢着江户文学的幽默情趣和滑稽诙谐的俳谐精神,显示出早期漱石文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是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张力中发展的。新文学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建构文学的民族性。其理想的状态不是简单地确认和复归传统,亦非模仿和移植外国文学,而是在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下重构。它要以多种文化为参照系,穿越中西文化的壁垒,在人类性的高度上重新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对其进行取舍,以具有民族独特性的文学来表达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文化精髓,达到民族性的借重和人类性的超越。新时期文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实践,其成就和不足都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美文化由于受到不同社会、历史、传统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宗教、民族和文化特色。沈从文和福克纳,两位中美同时代蜚声文坛的文学泰斗,他们的创作分别立足于"湘西世界"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分别在代表作《边城》、《喧哗与骚动》中致力于挖掘、揭示并展现这两个世界所蕴含的本土民族文化特质,为读者展现出中美文化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  相似文献   

18.
魔幻化是20世纪50—70年代拉美文学的突出特征。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文坛的魔幻化倾向愈加普遍和鲜明。魔幻化与文化杂交过程中作家文化身份的演变有着内在的关系,显现出了世纪之交世界文坛发展演变的现象之一: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外来的异质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和互动中,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本土民族传统文化均发生转型演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本土化和民族性将占上风;受此影响,作家在创作中极力突出民族特色,但又因自身文化身份的模糊对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魔幻化倾向由此而生;魔幻化在发展中民族的文化转型和民族新文学的建构中是否具有规律性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功能的维度审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大概涵摄如下几个层面:一是作为基础的娱乐功能,二是作为主体的审美和认识功能,三是作为主导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通过形象化的创造,宣传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实现其道德教化的目的,更是许多作家创作的思想动机之一.本文将主要考察蒲松龄创作的伦理教化意识,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这种意识存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作家实现其道德垂训和教化功能的途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蒲松龄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一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呈现为一个明显的文学系列.该系列包含的体派在其各自形成发展过程中和主要创作倾向中,体现出如下几个共性价值特征:一是贵族作家群落构成其创作主体,他们以重建新王朝文学为己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创作和理论领起、规范出一代文学并使其更为艺术化,从而推动文学的自觉;二是这些体派作家所表现出的片面讲求诗文艺术形式的倾向,往往激发起文学革新思潮,有时此种思潮甚至就由其内部发生,从而使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大多具有启发文学革新思潮的价值;三是反映出其时贵族生活的风貌、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并一定程度地烘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气象;四是体现出对女性超功利的审美倾向,并在美学史上创造出特定的贵族式女性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