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来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将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一、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本质问题是正确阐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几乎所有学者都是从马克思关于人性问题的著名论断———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出发,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第一,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或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类共性,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活动。人性是社会性,表现在:(1)只有从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于当代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工作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对于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帮助我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合乎人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性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哲学层面对人的本质所作的理性思考和精辟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做人的工作,马克思人性论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我们应该从马克思关于人性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强化对人们思想的调节与疏导,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赛亚·伯林对人类的本质持有深刻的理解,他关于人性的洞见是其自由思想的渊源,研究伯林的人性观有助于我们厘清其思想的本质,这对于深入理解他的自由观而言极为重要。伯林强调选择对于人的重要性,认为选择是人最重要的本质,选择赋予人性以多样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特性。伯林笃信人性是多样的,拒斥存在某种单一的、固定的人性,他认识到人性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因而尊重特殊性,包容个人的选择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是老年人的生活愿景,而以人性为根基的美好生活具有物质性基础、社会性建构和精神性朝向三个层面:物质性基础保障美好生活的满足感,社会性建构提供美好生活的幸福感,精神性朝向带来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以美好生活为研究视域,构建养教结合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是破解老年困境的重要实践路径,能够满足老年人物质性、社会性及精神性三方面的需求.美好生活视域下养教结合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在目标构建、实施原则、管理机制和评价方式上具有独特性,能够促进老年人有能力、有机会追求和享有美好生活,其实施路径可从实现养老功能与教育功能有机融合、促进课程学习与老年人生活巧妙结合、实现死亡教育与希望教育紧密契合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而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规律受到人性这一深层因素的根本制约。所以以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受到人性的制约和规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身三者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是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这一科学论断为摆脱思政教育困境、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启示 ,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指导价值。1.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关于…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工作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对于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帮助我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合乎人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入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性与社会关系的具体现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9.
构建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协同机制对于深化教育督导体制和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教具有重大意义。但关于两者的法律概念、性质及协同的法律本质,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执法是具有不同法律性质但存在一致或交叉的教育管理制度。二者的协同本质上是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行为的结合、内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的协同。在协同的法律基础上,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执法不仅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两者在法律性质、行动目的、协同机制上也存在互补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8,(1):31-37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受到极大挑战,它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重新思考知识的价值、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文章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利用技术改变教育的尝试,探讨了那些在教育中无法被技术改变的本质性因素;然后,文章从人的限度、技术的限度出发,提出"人只能由人来教,人不能由机器来教"的观点;最后,文章以技术为镜,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从身体到精神的双向交流,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区别于机器、保持人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并对学校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门研究完整的个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入学研究取向,对人们认识人、人的本质、人性、人的需要和发展规律,并由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综合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思想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思想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特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人的本质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它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内在依据,是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及进行角色定位的根本标尺。  相似文献   

13.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教育与政治认同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缺一不可.政治认同教育与思想教育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但它们在起源、内容、特点、功能上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把握高校思想教育与政治认同教育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积极思想观念与政治认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理解个性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但怎样理解个性教育,妥善处理个性教育与集体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中深感困难的课题。个性与社会性、群体性是能够统一的,要从个性与群体性整合的角度理解个性教育,个性不是个人性、个别性,是个体独立自主性。因此,通过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意识,完善人的主体品质,增强人的主体能力,是个性教育的本质与意义。唯此,才能明晰个性教育实现的基本要求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生境界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所具有的内容和特征使其内在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生境界的本质规定性着手,分别从基于人性、基于社会和基于个体三个方面论述人生境界教育,可以使人性趋于完善,人的社会性更加全面和成熟,人的个体意识更加独立和健康。因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人生境界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是教育、矫治学习障碍儿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社会性发展不良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不良、社会交往不良、社会行为不良三个方面.文章还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探讨了学习障碍儿童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以期促进这类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的特质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综合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思想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思想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特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人的本质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它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内在依据,是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及进行角色定位的根本标尺。  相似文献   

19.
从现实生存到价值生存——教育提升人性之意义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引导人性中的社会性生成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活动,是人寻求自身意义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性中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适应现实环境、关注自身的现实生存,而人性的自我超越性又决定了人在面对现实环境时会力求做出适度改变,实现价值生存的意愿。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则引导人从现实生存向价值生存迈进,从而达到人性完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国内开始了关于社会性软件教育应用的研究,十年的研究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分类梳理了研究内容,并对其研究弱区做了深刻反思与前景展望,希望推动社会性软件教育应用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