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活法在巧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本文就如何在“巧”上下功夫来发挥音乐课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关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享受音乐,培养他们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于意识和创作欲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2.
陈东飞 《考试周刊》2023,(39):151-156
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的使命。在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音乐潜力,引导他们充分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真正融入艺术的世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注重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走进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和语文、数学课一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使命 ,音乐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着手。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前提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有多种方法 ,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音乐的乐趣 ,激发其好奇心 ,让学生在好奇和乐趣中学到东西。对低年级的学生 ,老师要带领他们多动、多唱…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深入挖掘音乐的魅力。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掘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音乐感知、音乐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等。注重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应该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技能和欣赏方面得到发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带来快乐,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但目前的音乐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7.
电子琴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利用电子琴这个教学用具,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8.
高琴 《学子》2014,(11):81-81
音乐欣赏将音乐作为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素质,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职高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外,还需接受德育以及美育。因而,教师在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形成鲜明的个性特点。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职高的学生往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得格外挑剔,传统书本上的音乐知识已然无法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使音乐欣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宋炳峰 《学周刊C版》2010,(6):109-109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邵珠军 《课外阅读》2010,(9):108-108
所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如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游戏、自编舞蹈、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 ,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 ,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 ,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万物之始 ,先有节奏。对于刚进校门的学生 ,应首先培养他们的节奏意识 ,让他们感觉到音乐是很美好的 ,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也有一定的“约束”———节奏。初学节奏 ,可以教学生拍节奏为 2 /4的乐段 ,再运…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能够洗涤人的灵魂,提升智慧、激发情怀,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倾诉,它能跨越国界,感染精神,给人力量,其价值无可限量,难以言喻。教学中教师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深研穷磨,带学生到音乐欣赏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感受、喜爱音乐与体会音乐,并且培养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教学情境、重视交流合作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体验、探究音乐,促进音乐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郝媛 《学苑教育》2022,(19):57-58+6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导引作用,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创编潜能,让他们发挥想象、融入理解创编作品。本文主要从因生施教、培养技能、交往创编等角度阐述初中音乐即兴创编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音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乐器的制作过程和音乐的编创过程,打开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能,实现音乐教育的创造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海燕 《广西教育》2014,(13):116-11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根本上说,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感知能力,并在此能力基础上丰富、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融入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并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在音乐时间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参与中使他们的个性、体验、鉴赏、表现音乐,让学生在美中感受、美中陶冶,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一、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加强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和谐施教,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教育活动,完成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在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教师善于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采用游戏、故事、绘画、表演等相结合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并时时…  相似文献   

20.
音乐学科是一门要求学生掌握大量音乐知识的艺术学科。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作出有效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旨在分析音乐教学的乐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