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特殊时期,高等学校里出现了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的产生、传播和蔓延,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主动、科学地分析和判别这些社会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如个人主义思潮、务实趋利主义思潮等不断地涌入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高校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生产传播的前沿阵地,势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大学生心灵成长的精神旗帜,使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呈现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但也不可忽视某些不良社会思潮对个别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较大的不良社会思潮,主要有功利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其传播路径往往依托浅表化、碎片...  相似文献   

4.
社会思潮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思想潮流,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理出发,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经历了价值心理、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及价值践行四个阶段,表现出对立统一的三个特点,即影响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共存、影响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共存、影响的深入性与有限性共存。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统领大学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应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文章在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网络传媒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化,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价标准,阐明这些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把握其思想实质,揭示其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引导,从多个方面加以应对,以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表现出三个特点,即影响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共存、影响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共存、影响的深入性与有限性共存。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理出发,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经历了价值心理、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及价值践行四个阶段,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统领大学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应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认同度较高,但对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一些指标则认同度不高。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与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应高度关注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向互动关系,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渠道,划清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界限,加强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互联网+"时代不良社会思潮成为影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干扰因素。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不良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占用大学生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在网络领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辨别、抵制不良社会思潮,自觉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严玥 《科教导刊》2019,(11):97-98,116
价值观念本身是大众自身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它和人在情感、认知、信念、行为与意志方面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们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形成时期,也同样是学生们从上述五个要素方面接受与认同该价值体系的重要过程。对此,加强其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要能够抓住当前大学生们的心理品质特点,并准确把握大学生们价值观念的基本形成规律,不断促进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心理上的认同,使学生们能够自觉践行价值观念。基于此,本文将会从当前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规律入手,并结合日常生活,重点分析当前的基本教育对策,以此促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必经途径.社会实践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培育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外化,加快自身社会化.必须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健全机制,建立基地等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如何构建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应包括爱国、理想、责任、创新四个方面,并应坚持德与智、知与行、义与利统一的构建原则,通过引导、接受、协调等途径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期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时期,在思政教学工作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效果,而且可以深化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源动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它肩负着促进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养成的重任。高校思政教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紧密,在思政教学中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渗透,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效能,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目标。为此,作者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关概述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高校思政教学中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目前宗教升温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因此有必要帮助大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正确认识宗教的影响,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为推进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革变迁的风向标、指南针和调控器。它通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意识层面的影响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能动、调控、改造和导向的目的。高校作为这一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集散地和前沿阵地,首当其冲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影响,这些社会思潮对高校广大师生这一特殊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势必产生重要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是促进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仅仅对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价值层面的范畴。而与之对应的"担当、务实、奉献、分享"等概念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方向和动力,同时又要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依托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