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成绩单存在着无法展示学生全部学习经历和成果、不能很好地展示学生能力、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比较弱、无法生成和创造学习、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等局限。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极大地推进了传统成绩单改革,其中电子档案袋、数字徽章、综合学习者记录是三种主要的做法。在对它们产生的背景、推进的过程、改革的内容和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大学生学习的记录、表达和评价等方面对每种做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数字技术重塑了大学生学习“画像”,使其向空间、时间、内容、形式等多维度“全方位画像”发展,其背后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时代,被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确立的新基点,培育教师自主发展力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要助力教师实现数字技术情境下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教育改革要善于利用数据共生智慧与数据设计智慧,为教师发展开启一条“数字画像—场景构建—虚实混融—数据流通”的新通道。建好数字基座、优化数据服务、造就数字新人,推进教师数字学习生态建设,定向开发教师数字服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教育助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科研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满足提升教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力的要求,回应信息化时代教师校本研修的技术关键,本研究提出数字画像赋能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路径。数据洞察,基于跨学科校本研修的数据资源储备;数据挖掘,精准对标跨学科研修主体的能力提升;数据释放,集成建模跨学科校本研修的协同互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均面临或经历着由信息化到数字化,再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历程,人力资源管理也从最初的人事管理发展到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孪生概念兴起,各个领域都开展了数字孪生研究工作。本文以人才画像为切入点,从员工的基本信息、组织角色、履职表现等六个维度进行数字孪生员工要素识别,建立数字孪生员工模型,并通过数据中台进行相关业务数据汇聚与集成,然后进行BI可视化设计,实现了员工多维度信息的集成化、显性化展示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学生数字画像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从实践的视角出发,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数字画像的时代意义与逻辑,提出区域学生数字画像体系并解释具体的画像指标,为区域治理改革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使用聚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实践中积累的数据,挖掘学生数字画像中存在的数据价值。  相似文献   

6.
7.
赵丽  柴造坡 《林区教学》2023,(12):37-40
学生评价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准确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学情监测、学业预警、就业导向、职业生涯预测及规划。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学生多维评价体系依据大学生核心素养确定评价指标,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的方式,通过采集多场景下的海量数据,作为评价的原始素材,使用DMNI算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去除无效数据后投入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得出学生数字画像。数字画像可用于诊断教学、学生就业趋势预测,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五育"走向融合一体离不开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本文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教育评价研究成果以及上海市某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经验,提出了数字画像构建框架,充分挖掘学生多来源、多维度、多模态成长数据,开展标签分析,根据不同的角色需求呈现学生个人画像以及群体画像,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各维度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深入推进新时代"五育融合"理念的校本化落实.  相似文献   

9.
10.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核心资源。它的载体经历了从纸媒到电子介质,再到基于电子介质的教学资源集成的过程,并逐渐走向富媒体化和平台化,下一代数字教材将朝开放、个性化、社群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软件工程法,厘清了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并从知识结构图谱化、资源组织系统化、学习数据可视化、学习管理智能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核心理念,提出了融入学习模型、教学策略模型、学习者画像和知识图谱四个核心组件的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技术实现路径及其推进机制,以支撑不同学科教师和不同学习者的自适应学习服务需求,将教材的解读弱中介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以期引发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供给方式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学校以《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依据,从“身心健康、自主善学、成长规划、国际理解、实践创新”五个方面描绘学生核心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可测、可评的指标,构建以校为本、技术赋能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生成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素养“画像”,探索评价结果的多维运用。  相似文献   

12.
酒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汉画中反映汉代酒文化的画像甚多,主要画像有酿酒、沽酒、饮酒等,出现在画像中的常用酒具有壶、樽、卣、勺、耳杯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酒的用途主要可分为自娱、待客、祭祖祀神以及逐疫驱鬼数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玄奘图像考察的开篇,主要讨论玄奘图像之诞生和中国早期玄奘图像及相关人文历史背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AI、5G、物联网、大数据、传感与全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从VR、AR、MR到XR的不断演进,促使数字孪生技术开始走向应用并备受学者关注。其正从制造业、城市管理、医疗服务向社会其他领域不断衍生拓展,并在教育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数智融合驱动下,从“AI+大数据+学习分析”加持下的学习者数字画像,向“AI+5G+XR”与全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孪生学习者的迭代更新,将成为AI赋能教育的一个演进趋势。数字孪生学习者基于“四个关键要素”和“五个基本原则”这一现实前提,遵循刻画学习者画像、仿真学习过程、预测学习发展、生成学习结果和共享学习智慧的生成过程,具有高度仿真、动态映射、虚实共生、迭代进化和智能应用的特征,可为“AI+学习者”呈现更精确的学习过程分析、更精准的学习内容推送、更科学的学习评价与无边界的学习生态;并助力学习者进行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行为调整、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体验改善、学习效率提升。因此,对数字孪生学习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可为数智融合驱动下的学习变革提供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未来教育是一种畅想和育人方向,既要保持教育的本真,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技能与想象、工具性与价值性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第四次工业革命诞生下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衍生出多种学习和教学新形态。当今世界数字技术蓬勃兴起,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校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混合式教学异军突起成为教学形式的主力军,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新常态”表现之一。混合式教学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也在走向内涵式发展,以强化教学互动多种实现方式为基石,以沉浸式教学环境为前提,以描摹数字画像促进多元评价为保障,不断探索混合式教学多种实现方式,积极重构教育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数字画像是助力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多元综合性和专业能力的多维复合性需求,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基于多场景融通的数字画像。本文面向精准教研、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智能研修、绩效评价等教师工作属性相关的关键场景应用,从数据获取、数据融合、画像描摹、画像运用、服务优化五方面建构了多场景融合的教师数字画像模式,以解决画像重复建设、共享困难、利用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依托多场景需求识别、可视化结果呈现、多主体协同、关注数据安全问题等应用方法,可帮助制定循证的专业发展路径、设计系统智能化评估方案、形成多元贯通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和营造稳定可持续的画像应用环境,从而优化教师数字画像的多场景应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学生画像的构建与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学生画像的潜在价值与应用,为教育决策、教学设计、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估带来了重大改变。学生画像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的分类、汇总,建立相应特征标签,构建多维度模型,直观展示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特征。通过融通学习平台,完善数据指标,提升数据处理水平,规范安全制度能够提升学生画像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20年,胡适鉴定李祖韩藏所谓王绘"曹雪芹小像"时,指出画像上的人物不是曹雪芹.1950年,当这幅"小像"被作为曹雪芹的画像到处发表时,胡适首先出来做了辨伪的工作.从此,围绕"小像"上的人物是否为曹雪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大多数研究者也不再相信这幅画像是雪芹画像.研究"胡适与‘曹雪芹小像'"这一论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胡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索其在表现哥特风格和唯美主义时的优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他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可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这个故事有两点引人深思:一是爱因斯坦的同情心使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