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由于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有必要适当地介绍先烈的生平,以帮助学生理解课义内容。(叶挺、陈然生平  相似文献   

2.
一、揭示课题。二、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三、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四、再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五、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相似文献   

3.
吴立兴 《湖南教育》2002,(22):25-25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言语经验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上好低年级朗读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呢?首先,要想学生把一篇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攻破字音关。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检查反馈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并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字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这时的感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能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其次,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在教师范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四、再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囫圄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五、读课文,了解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复述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 二、引导学生围绕主要话题:周晔笔下的伯父,我心目中的鲁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独立阅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 学生说一说:作者在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核心是获取有效信息。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要点,以获取有效的信息?一、教师应做好对阅读课文的导入即开展读前活动。此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准备。针对课文类型和内容特点,可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以下列举本人在教学中常用的课文导入法。(1)介绍生平。此种方法适用于题材是人物传记的文章。如SEFC1ALesson50AbrahamLincoln一课。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简述林肯的生平来导人新课。AbrahamLincolnwasthesonofapoorf…  相似文献   

6.
朱耕  李春玲 《天中学刊》2002,17(1):114-115
精读课是我国各大专院校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它既包含有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综合知识,又涉及到修辞、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技巧。因此,上好这门课,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怎样介绍课文 在讲课文之前,大多数教师都要对课文作不同程度的介绍,但是大量地介绍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写作方法等对教学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们做课文介绍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使他们正确地领会课文内容。而冗长的课文介绍不仅会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中引开。所以,课文介绍应该少而精。如对第四册第四课…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大家亲身体会的。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并不是说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使用信息教育技术,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笔者在此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的巧妙的把握好使用信息教育技术的契机谈几点体会。一、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可以很方便轻松的搜索查询课文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从  相似文献   

8.
2000年12月,笔者上了一堂苏州市级公开课《庖丁解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一、以漫画激趣。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记下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留待课堂讨论,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性格及思想。在备课时,我除了认真研读作品、吃透教材外,还特地找来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使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大意;在介绍作者的生平及故事的背景时,出示湖北、江西省图,指出萍乡、安源山等地方。并出现“萍矿银行、滥印‘矿票’、银行倒闭”等词语进行解释。范读课文后,提出了以下问题:1.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还有  相似文献   

10.
读通课文是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基础。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曾大声疾呼:“让每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可见,读通课文多么重要。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过好“读通”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中高年级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时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多媒体,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文中人物的一些事迹,了解诗歌作者的生平故事等,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丰富了储备,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陆志宁 《中学文科》2009,(7):135-135
创造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参与对课文的理解,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作者的原意,而且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理解课文,强调对课文的理解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解释他所赋予课文的意义,并合情合理,那么这一意义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参与对课文的理解,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作者的原意,而且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理解课文,强调对课文的理解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解释他所赋予课文的意义,并合情合理,那么这一意义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泊名利的故事。结合本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课文《怀念母亲》是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这是继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学生再一次学习季先生的文章。对于季老的生平成就,学生并不陌生了。相对于其他课文,《怀念母亲》比较特别。  相似文献   

16.
庄亚云 《云南教育》2000,(21):26-27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费时多、收效低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原,但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课文的讲解分析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充分阅读,乃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学生读课文读得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因而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运用。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充分发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综合效应,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   一篇课文的整体,应包括由字词句段及标点构成的外在形式和由思想感情等构成的实质性整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抛开了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进行课文教学,以往一般是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可以节省课内的时间。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但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是否能保证学生切实进行预习?第二,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否真正有助于发展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的阅读技能?关于第一个问题,据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自觉地进行预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大都依赖第二天课上听教师的讲解和翻译:这种情况显然学生根本得不到阅读的训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有一篇自读课文--《我的同班》。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力作。由于是自读课文,我利用一节课时间为学生导读,专门赏析文中的L大姐这个人物形象。通过感知L大姐的形象,塑造高职学生的美好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一、两处欠当的注释。给课文生词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掌握词的用法,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那么,注释就不仅要说清词的本意,还要指出在课文中的用法。如不注释本意,只说明在课文中的用法,则应点明“这里是指……”,以免学生误会。《母亲》一课对“余裕”的注释是:“指充裕的时间”。“裕”本意是富裕、宽绰。  相似文献   

20.
课文教学目标是指一个单元内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有自身的特点,确立课文教学目标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要以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陈述课文教学目标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注意表述的语言,要根据具体课文选择反映其目标的“范式”。依据一定的理论,可以对已经确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质量进行预测。未来课文教学目标的走向是选择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