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记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化》一文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评价 ,认为必须突破 (但不是完全否定 )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 ,从更高层次———生命的层次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 ,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它所期待的实践效应就是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包含着多重丰富涵义。首先 ,课堂教学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其次 ,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不是只局限于…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 ,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认真抓好的主要环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浪起潮涌的时候 ,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勇立潮头 ,求新求变。  一、确立生命教育本位叶澜同志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 9期 )一文中指出 :“必须突破 (但不是完全否定 )‘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 ,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 ,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她认为 ,“首先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  相似文献   

3.
课堂生成理论最早是叶澜教授提出来的,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对课堂动态生成的一点认识1.什么是生成式课堂。所谓"动态生成式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激活课堂,把课堂教育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分层次、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才是我们改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激活课堂要五"活":导入含活势;形式求活泼;气氛要活跃;探索蕴活力;结尾留活意。激活课堂,分层次教学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是人生的一段经历。关注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关注课堂,就是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激活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适时得到最有效的释放;这是新基础教育的本真所在。叶澜教授精辟地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满意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教师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师生的重要日常生活。叶澜教授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个"还"字,说明只要班级授课制存在一天,课堂本  相似文献   

8.
彭娅 《广东教育》2010,(4):40-41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获取各方面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数学“幸福感”的缺失,大多由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致.因此,我们试着从高一层次——生命的层次来重新认识数学课堂,创造性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活动,历史课堂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形式、多维度的多元互动运行状态中,  相似文献   

11.
李信华 《教师》2014,(31):123-123
正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其立足社会之本。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课堂教学生命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须重视课堂教学对师生个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如何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一、我们要更新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  相似文献   

12.
一、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改革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实践者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明确提出:"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借助于多方位的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成为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7,(11)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主阵地,是学生开启灵性,形成正确人生观的过程。新时期,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已经形成。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新兴的生命课堂。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为达到理想的生命课堂,我们应追求"启"、"悟"、"润"、"化"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课堂教学功能与形式的认识,由"知识课堂"到"智能课堂"再到"生命课堂",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理性认识的大飞跃,彰显出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理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也反映出了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呼声,更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  相似文献   

17.
郝久红 《教育》2013,(6):38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认为:"要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新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什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怎样理解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过程观?这是令所有从事教育工作或关注教育事业的人士绞尽脑计的问题。1997年9月叶澜教授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篇文章的发表昭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文中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之后,2002年叶澜教授又陆续发表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等文章,着重阐述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9.
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广告"科技以人为本",大家一定很熟悉。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中说:"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生命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一、从“传统课堂”到“生命课堂”:课堂重构的趋势1.新课堂教学基本理念:生命关怀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日本式的赫尔巴特课堂模式与苏联的凯洛夫课堂模式占据主要地位。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一些新的课堂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依然没有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窠臼,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正如叶澜先生指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攻坚战”①。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没有跳出“学生学习是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框。近几年随着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