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宁教育》2012,(12):46-47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诚然,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功利;可以去掉恶习,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从而美化人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校园文化已经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美育既是审美和美感的教育,又是培养学生理解美、爱美、创造美的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学生心灵美的培养。美育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历代教育学家所首肯的。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是美的艺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实施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同时更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促进自身艺术思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学,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的效应是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如果政治教师能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轻松中接受教育,无疑会大大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红霞 《辅导员》2010,(14):98-98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要全面发展,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蔡元培先生也在其《教育文选》中提到:"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而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很重要又非常特殊的作用。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集大成者。他对美育的性质、特点和目的都作了明确的说明。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主要特点是"毗于情感"。"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育可以使人超脱利害,减少占有的冲动,获得精神的自由,激发创造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审美的能力。一、以读激情,体验情境美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感染功能。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1.
正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具体地说,美育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美学很重视“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美育的特殊内容,也是“情”。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把美育叫作“情育”。他们都从一个重要方面突出了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即“以美动情,以情育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就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担负着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作用,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美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想象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一、美育的根本目的和中学审美教育的任务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  相似文献   

15.
正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辨别和发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发现述诸于文字表达,以期达到教化的最终目的。根据中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可将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施教的方略归结为以下三个步骤:一、学会欣赏读贺知章《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就会想到正是那个"使用剪刀的人",那个裁出盎然春光的"妙手",才有眼前的万丛新绿、勃勃春色。引导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得到思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我国近代荚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对于德育,人们普遍认为是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无关。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根据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18.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这一观点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理论的关系,肯定了美学理论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确切地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美的欣赏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提高人材素质,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古代早已存在。西方的古希腊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美育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在西方,如“希腊雅典之教育,以音乐和体操并重,而更重文艺。音乐、文艺乃纯粹美育。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实以使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雅典在培养人材方面,除军事体操锻练健康的体魄外,还有德、智、美教育,十分注意对公民进行多种才能的培养。古希腊罗马时期,一些思想家继承了雅典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徐榛 《成才之路》2010,(34):37-37
我国著名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