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评价理论作为框架,以2022北京冬奥会的中英新闻语篇为语料,从评价理论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方面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语篇中评价理论的应用方式,探索2022北京冬奥会新闻语篇中所体现的大众态度和立场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新闻评论语篇为语料,对此类语篇所使用的劝说策略进行研究。从说服学的角度看,新闻评论语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说服活动,通过一系列劝说策略的使用,如主方形象的塑造、语篇信息的建构来达到劝说读者,促使其观念改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依据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选取《中国日报》中文网中该领域的20篇新闻文本为研究语料,依托Martin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分支框架,以定量法探寻新闻文本的介入资源分布规律,以定性法解读文本传递的立场及隐性的对话空间。结果表明,对话扩展资源明显高于对话收缩资源,"承认"介入资源比例最大,说明说话者有意扩大对话空间,新闻文本的构建模式趋向于多维度的动态传播,对话扩展内在资源分配增进了新闻语篇的对话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逐渐从"被表达"转向"主动表达",自纽约时代广场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到第一夫人外交,再到国家领导人以动画形象出现,体现出越来越符合现代品牌的传播理念,越来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趋势。今后,需要从品牌建构与传播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抓住定位、全民、软性诉求等基本点,进一步纠正刻板印象,持续改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信息传播、语言交际为视角,把新闻发言人语篇分为招呼语、开场独白、引导语、问-答对话、结束语等不同类型的小语篇,并结合一些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事实对以上语篇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敏 《中文自学指导》2006,(2):37-42,51
本次丽娃沙龙讨论“新闻话语分析”,新闻话语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大致可以归出两种思路,一种偏重意识形态分析,一种偏重语言结构分析。我们认为,不管采取何种思路,都应该重视文本本身,并且努力开拓针对性强的指导理论和分析技术,以确立新闻话语分析的学科地位。本次丽娃沙龙的一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这种尝试:《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分析》利用互丈性理论,探讨了文本在表征现实、建构意义和传达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功能;《新闻标题的构成性规则和调节性规则》利用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了新闻标题偏误的意图动因;《名词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利用语篇分析的衔接理论,讨论了名词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主位衔接和述位衔接功能。 下期话题跨文化对话中的身份认同,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请登录丽娃沙龙网站http://www.cul-studics.com/bbs,参与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以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全面二孩"政策的网络新闻报道为语料,分析和解读媒介的话语特征:词汇和转述引语。研究认为对"二孩"报道的词汇选择上,西方倾向选用消极词汇并持否定态度。本文希望引导读者树立理性的解读新闻语篇的批判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6年《经济学人》关于社会法制方面的报道为语料,运用MIPVU隐喻识别机制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原理,识别并归纳了语篇中的隐喻性架构,再运用架构理论对语篇中的隐喻架构进行深层分析。研究发现,表层架构上,各隐喻性架构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深层架构上,外媒对中国婚姻和生育政策、老龄化问题和城市化进程方面的评价与报道多为消极,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58):22-23
高效的"师生对话"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课堂教学语篇进行分析,以《中国石拱桥》为实例,阐述该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要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大原则是"选择就是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文章选取了一系列酒吧里面陌生男女之间"搭讪"与"拒绝"的英语对话作为语篇分析的材料,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搭讪"与"拒绝"的含义和语言纯理功能的关系,并尝试解释幽默、反讽的意义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 Kress & van Leeuwen视觉语法理论和 Lim 综合多符号模式为理论框架,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语篇为语料,分析了语篇中图像、文字、颜色和印刷版式等各种符号资源在建构语篇概念意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阐明语篇意义建构过程中符际间通过互动和协商不仅建构了语篇的意义,还体现了语篇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余超  唐韧 《现代语文》2015,(3):129-133
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新闻报道应该是最公正、最客观的,新闻语篇的翻译也因此要坚持"忠实""对等"的翻译标准,尽可能地为目的语读者呈现源语文本的信息内容和文化意义,但事实上情况却并非如此。意识形态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新闻语篇的翻译时时刻刻都受到它的操控。本文以《今日中国》英汉文版为例,从勒弗菲尔的操控论出发,探讨意识形态对新闻语篇的翻译目的、文本选取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篇建构以文化语境的系统意义为理据,在语言背后以隐含的或潜势的方式决定了言语交际的语篇策略、语篇类型及语篇模式、语篇交际的方式和语篇内容,从而实现语篇的建构,即语篇连贯,对阐释和组织语篇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体裁和语域分析方法,从社会目的、篇章结构、语场、语旨和语式几个方面对纯消息新闻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行剖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提供实例参照,以帮助众多新闻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英语的语篇特点,及时有效地获取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篇往往力求语言客观、准确、简洁,但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媒体的立场和作者的态度。本文以态度资源为基础,以China Daily关于2019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新闻语篇为语料,探讨其中所使用的显性和隐性态度资源以及由此传递出的意义。研究发现,语料在词汇和语境的层面都传递出了积极含义,表现了此次高峰论坛的顺利展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和组织发展的重大意义,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6.
对立意义是语义关系的典型,它可以通过反义词等多种语言资源体现。同时,这些表达对立意义的语言资源又可以用于创造句法环境在语篇中建构对立意义,因而被称为对立触发语。本文将对立意义资源创建为包括"词汇-结构-关系"三个次系统的对立触发语框架。依据所建框架,本文分析了新闻、广告、文学、学术等各类语篇中对立意义的建构现象。从语篇视角审视对立意义建构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语篇作者通常基于人类思维中的二元对立概念,利用对立意义资源创建语境将两个人物、事件或事物建构为对立关系,并赋予它们对立的评价,从而拉拢读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对立意义建构是语篇作者用于意义表征的有效修辞策略,是作者联盟受众的有效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习近平主席2018APEC主旨演讲语篇(英文版)进行及物性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语篇是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的使用,将中国构建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研究发现,习近平主席演讲语篇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表征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并将中国构建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回顾了2006年到2016年积极话语分析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根据统计数据发现,积极话语分析在我国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应用研究,在应用层面,新闻媒体语篇分析和演讲语篇分析占比重最大。因此,文章从理论研究、新闻语篇研究和演讲语篇研究三个方面对积极话语分析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括。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评价理论为汉语军事新闻评论语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文章从评价资源的角度出发,在态度资源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30篇有关南海问题的汉语军事新闻评论语篇进行了多参数分析,对汉语军事新闻评论语篇的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写作目的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评价理论在汉语语篇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同时希望为中文新闻评论语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语篇分析四大流派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理论是西方近30年来影响较大的语言学理论,也是语篇分析流派中的重要一派理论。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经常探讨的重大课题。新闻语言又以其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被誉为反映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语言,所以如何有效地解读新闻语篇一直是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鉴于此,在把语域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新闻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通过语域分析,探讨并提出新闻语篇的翻译原则及方法,同时以定量与定性的双重分析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