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第二小学(邮编:425900)刘锦爱老师来信:某乡修一条660米的公路,平均分给10个村,每村出12个劳力.平均每个劳力修多少米?还剩多少米?学生中出现了下面三个解答:660÷10÷12660÷12÷10660÷(12×10)=66÷12=55÷10=660÷120=5……6=5……5=5……60反复检查了学生的做法,没有发现错误,结果用分数表示的话,都是521.但为什么商都是521,而用余数形式表示商时,三个余数却不相同呢?而下面三个算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55÷11÷555÷5÷1155÷(11×5)=5÷5=11÷11=55÷5=1=1=1申眼镜的答复——首先,题目中问“还剩多少米”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第二小学(邮编:425900)刘锦爱老师来信:某乡修一条660米的公路,平均分给10个村,每村出12个劳力,平均每个劳力修多少米?还剩多少米?学生中出现了下面三个解答:  相似文献   

3.
这样解对吗?     
例 把1.35米长的电线,剪成每段长0.16米的小段,可剪几段?还余多少米?一个学生是这样计算的:1.35÷0.16=135÷16=8(段)……余7米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对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如何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及不成熟的做法。一、一叙多问的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来的知识圈,在解题中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多种解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红旗大队要修1200米的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2,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根据上面的条件,可设计以下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①两天各修多少米?②两天共修了多少米?③还剩多少米没修?④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多少米?⑤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多少米?⑥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学  相似文献   

5.
[题1]在○里填上>、<或=:978÷9○761÷7. 这是三年级学生的一位家长碰到的难题.孩子是这样想的:978÷9=108有余数,761÷7=108也有余数,大家都分到108,所以是相等的,余数是别人的.孩子的母亲这样说,因为978÷9=108……6,761÷7=108……5,两个除法算式的商相同,那么余数大的算式的得数就大,所以应填>.而父亲的意见是:如果用分数或小数求商,可以知道978÷9=108.6,761÷7=108.714……,很明显,应填<.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1995年小学升学考试,有这样一道题:“一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42米,照这样计算10小时织布多少米?”,学生答卷中列出了七种不同思路的解答式:①92÷4×10;②92×(10÷4);③设10天织布x米,x÷10=92÷4;④设10天织布x米,x/10=92/4;⑤92÷4/10;⑥10÷(4÷92);⑦92×10÷4。评卷中产生了一些争议,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前五种解法符合课本要求,能讲清算理,后两种解法不符合课本要求,讲不清算理,至少不能判全对。其实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是极严密的,一  相似文献   

7.
一、新课导入以前,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依次提问1分米等于多少米?10厘米等于多少米?100毫米等于多少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形成板书:1分米=1/10米=0.1米10厘米=10/100米=0.10米100毫米=100/1000米=0.100米然后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发现0.1米=0.10米=0.100米,表扬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数学教师》2013年第10期刊登了张伟老师的《邂逅错误激发探究——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及教学尝试》一文。文中提到,张伟老师在给四年级的学生布置作业时,由于课代表将一道简便计算题960÷32错写成了960÷36,学生的作业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960÷36=960÷(6×6)=960÷6÷6=160÷6=26……4960÷36=960÷(4×9)=960÷4÷9=240÷9=26……6960÷36=960÷(3×12)=960÷3÷12=320÷12=26……8同样一道题,余数怎么会不同呢?张老师试图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使用冀教版数学课本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一道计算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余数各不相同,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在学习除法的简便算法时,其中一种方法是将两位数除多位数改用两个一位数连续除多位数,如540÷36=540÷9÷4,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是在随后的练习题中遇到这样一道题:630÷12,由于同学们将12拆分成不同的组合,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1)630÷12=630÷3÷4=210÷4=52……2(2)630÷12=630÷6÷2=105÷2=52……1(3)630÷12=630÷2÷6=315÷6=52……3计算中都没有错误,但余数为什么不同呢?我们又将式题按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一题多变训练给出基本题后,要求学生变换条件,问题、结构或叙述方式,解答后再比较。例:一根木料长8.4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全长的,还剩多少米?列式:8.4×(1--)。(1)条件不变,问题改为:①两次共用去多少米?列式:8.4×(+)。②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多少米?列式:8.4×(-)。 (2)问题与条件互换。一根木料,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全长的,还剩3.5米。这根木料全长多少米?列式:3.5÷(1--)。(3)改变叙述方式。一根木料长8.4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2.1米,还剩多少米?列式:8.4×(1-)-2.1。(4)改…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计算“612÷2÷4=?”时出现了如下几种结果:612÷2÷4=306÷4=76……2;612÷2÷4=153÷2=76……1;612÷2÷4=612÷8=76……4。对此,老师们普遍认为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原因是该作法遵循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此题出得有问题,结果不应该有余数。我认为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从计算顺序上或者说意义上都是有道理的,从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规则和商不变性质上来看,三个结果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其结果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家对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都比较重视。可是对一题多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所谓一题多析,就是说对某些应用题的某一解法,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园头村修一条水渠,已经修完的比全长的5/8少40米,还剩160米没有修。这条水渠长多少米?(以下称题1) 上题用算术解:(160-40)+(1-(5/8))这一算式的解题思路,大约有以下几种。分析1:假如多修了40米,那么,修完的就正好占全长的5/8,剩下的长度就应减少40米,变为剩下120米没有修。这样一来,题1就变  相似文献   

13.
一、松驰心态及对策学生在解题时,常对所求问题浮光掠影式的过目后,就感到题设提供的信息比较符合自己的期望结果,或解题途径符合某种类型的解题模式,于是便诱发出一种亢奋、放松的心态,丧失应有的警惕.试验题:(1)一根长1米的电线,用去1/5后,还剩多少米?(2)一根长10米的电线,用去1/5后,还剩多少米?(3)一根长100米的电线.用去1/5米后,还剩多少米?试验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正确解答第(1)、(2)题,但却有53%的学生错误地认为第(3)题的结果是100×(1-1/5)=80(米).究其原因是学生解(1)、(2)题时,仅仅机械重复套用分数  相似文献   

14.
我是这样教学工程问题的。  1.紧紧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好新课前的复习铺垫工作。(1)出示两道题,共同审题后指名学生板演。①修一条长600米的路,由甲工程队修建,每天可修30米;由乙工程队修建,每天可修20米。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工?600÷(30+20)=600÷50=12(天)②修一条长600米的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工?600÷(600÷20+600÷30)=600÷(30+20)=600÷550=12(天)(2)板演同时,进行下列基础训练。(卡片)①分数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A〕1.课件出示准备题: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根据什么列式?生:9÷15,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师:1小时里有几个51小时?生:5个15小时。师:〔师边讲解边画图(图略)〕所以9÷51其实就是求5个9千米是多少,9÷15=9×5=45千米。2.课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52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18÷52。师:你们会算18÷52吗?生:可以先求1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5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用18÷2×5。师:根据18÷52=18÷2×5,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8÷52可以写成18×25。〔案例B〕课…  相似文献   

16.
[题目1]一个长方形鱼塘长40米、宽24米,它的周长与另一个正方形鱼塘的周长相等,正方形鱼塘的边长是多少米? [一般解法]先求出长方形鱼塘的周长是:(40 24)×2=128(米);再求出正方形鱼塘的边长是:128÷4=32(米)。综合算式是:(40 24)×2÷4=32(米)。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一道五年级“小数除法”中的应用题:师傅0.5小时织布7.2米,是徒弟每小时织布米数的1.2倍.徒弟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本来认为没什么太大难度的题目,学生的解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以下是部分学生的解答:①7.2×0.5=3.6(米),3.6÷1.2=3(米);②7.2÷1.2=6(米);③7.2×2=14.4(米),14.4÷1.2=12(米);④7.2÷0.5=14.4(米),14.4÷1.2=12(米).  相似文献   

18.
去年九月号贵刊发表的《“商不变性质”新授课练习设计》匠心独具,读后受益不少。但我认为其中有一道练习题的设计不妥,录后妄议,亦就教于龚老师。原题:“6、填写下列各题的商和余数。900÷200=( )……( )(900÷10)÷(200÷10)=( )……( )(99÷100)÷(200÷100)=( )……( )这三题的余数分别为100、10、1。因为这是三道有内在联系但又是独立的计算题,练习后,学生会产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3年ll期17页上《假设没有提前完成》一文,提到这样一道题:利民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1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了任务。这条路长多少米?  相似文献   

20.
巧解与错解     
一、巧解分数应用题例1修路队修一条路,3天修了210米,正好是全长的15。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段路共需多少天?一般解法为:210÷15÷(210÷3)=15(天)。巧解:根据已知条件,既然修全长的15需3天,那么就不难求出修完全长的天数为:3÷15=15(天)。例2少先队采集种子,甲队采集了12千克,占全大队采集数的27,乙队采集的是全大队采集数的37,乙队采集了多少千克?一般解法为:12÷27×73=18(千克)。巧解:根据题意,甲队和乙队分别采集了全大队的2份和3份,2份是12千克,则3份是:12÷2×3=18(千克)。例3修路队修了两段路,第一段长4.8千米,第二段比第一段长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