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交互匮乏,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协作、研讨和反思的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促进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和活力与结构设计正相关,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该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了审视,阐述了其与虚拟学习共同体架构的映射关系;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重点研究了"学习主体、课程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学习活动分工、工具、规则和共同体支撑平台"这七个主要构成要素,并基于这七个要素,设计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架构原型。  相似文献   

2.
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在共同的愿景下平等参与的学习模式,与外语课堂教学有着内在的契合。从外语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在外语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并在知识建构主义和认知分布理论基础上建构课堂学习共同体同心圆模型,探讨其四要素"学习者""助学要素""共同愿景""交互"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成人学习方式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移动学习"成为很多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之一。从严格意义上讲,移动学习并非学习方式或模式,而是一种学习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学习特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和移动客户端接收装置的学习形式越发显现出学习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并对成人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带来影响。在失去传统课堂"面对面"监管的条件下,在线参与不仅是实施学习的基本前提,而且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移动环境下成人学习者在线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移动学习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参与度影响其学习成效,是评估高职学习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学生参与度为视角,通过定量和定性测量调研与访谈,从学习行为参与、作业和考核挑战度感知、个人情感参与、校园服务支持环境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中新两国职业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数据,得出以下启示:职业教育学习环境的构建和改革,必须围绕学习者学习需求而展开,应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其自我反思能力、岗位职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学生参与度不容忽视。当教师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教室成为平静的空间时,学生就能感觉到安全;当教师克服自己的“专家盲点”,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并立,学生就会对学习很感兴趣;教师建立并强化互动的基本规则,确保学生彼此尊重,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高度参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会让学生获得这三种积极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6.
沉浸感是虚拟交互中经常呈现的一种状态.本文在研究和揭示虚拟交互、沉浸感学习其内在动力的基础上,论述了沉浸感、沉浸式交互与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关系,并对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构成、功能与拓展作了一定的阐述,分析探讨了虚拟交互与学习过程中,构建成人学习者沉浸感学习的依据、要素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主题式教学为语言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旨在通过提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实现学以致用。可以将真实的情境带入课堂,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课堂参与度,实现有效教学。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中外贸易与文化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尝试设计适合中级水平学习者的主题式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将话题与语言要素和技能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实现教学结构要素的多元融合互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互动参与、互动有效、互动精准是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关键着力点。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路径是以互动决策科学化为统领,依托智慧环境提升互动参与度,依托优质互动提升互动有效度,依托学习分析提升互动精准度。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的课程学习与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基础。本研究从学生参与度理论入手,基于本科生学情调查数据,对四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五个维度——课下自主学习、课堂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认知内驱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有显著差异,但明确的学术志趣与正向的课程学习经历可以减少或消除差异。小班互动分组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较高的课程质量是本科生有优良课程参与表现的关键,并且其还通过学术志趣间接对课程学习参与度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可从群体学习特征、专业认同、教学方式、课程质量等方面入手提高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  相似文献   

10.
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材料,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来参加学习,这些学习者之间存在着认知风格上的差异。问卷调查和实践统计表明:作为调查对象的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多倾向于场独立型;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表现与普通环境有很大不同,场独立型学习者比场依存型学习者平均互动水平要高;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与他们的互动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教师参与情况、评价方式对两种认知风格学习者的互动行为造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Teacher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can improve teacher quality and teaching practice, yet teachers differ greatly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engage in CPD. In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which factors affect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CPD,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beliefs have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despite their strong influences on people’s working and learning. Teachers’ beliefs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particular influenc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Does a comparable relationship exist between these beliefs and teachers’ own learning or participation in CPD? To explore this relationship, 260 Dutch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ompleted a survey that focused on the teachers’ student-oriented and subject matter-oriented beliefs, as well as on teachers’ updating, reflective and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Because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both belief dimensions, this study relied on cluster analysis, which revealed three distinct belief profi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beliefs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late to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PD: the more a teacher’s profile is student oriented and subject matter oriented, the higher his or her participation in CPD.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heir beliefs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onjunction with participation in CPD.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文学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儿童文学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双支点支撑的教与学关系非常密切的课程,认为学生的儿童文学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成果还可以成为儿童文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儿童文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应该在学生的实践参与中完成。  相似文献   

13.
范晓峰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112-114,118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并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听众成为参与者,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该文通过分析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学生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学之目的在促进学生之学习。有效的学习过程和显著的结果性体现构成学生的深层学习。深层学习关注学习者认知发展和深度参与。内驱力强、学习者参与度高是深层学习的外在体现。深层学习视域下中学阶段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阻点为“教”和“学”双方面投入度不足、知识灌输和认知发展不匹配、学业评价欠完备等。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要解决教育根本问题还需回到教学“根部”,创造多元性、批判性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性、学业评价多样化体系,旨在完善中学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推动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是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述评、案例分析与课堂观察,以促进情感深度参与、行为深度参与和认知深度参与为目标建构了指向深度学习的"三维度十六方面"的混合式教学策略体系,并开展为期一个学期教学实证.随后,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法对学习态度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以及学习认知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如何合理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并分析其中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是在线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为此,基于对学习行为文献的分析,从数据采集与存储、行为分析、反馈与提醒、智能化行为优化、智能引擎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学习行为优化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湖南S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智慧教学实践中,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获取并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再针对具体情景采取合理的学习行为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这一优化,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认知维度的学习成绩、强化了互动维度的学习互动;而且提高了时效维度的学习任务完成率、强化了参与维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which explores how routine activities in preschool can support young multilingua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The paper takes as its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that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through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cluding in routine activities. Empirical data of mealtimes was gathered in eight toddler groups in a Swedish city, and analysed as a context for learning. The mealtimes were video recorded and interpreted by using an interaction analytic approach which allowed multiple layers of mealtime interactions, all of which impact on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available to children, to be explore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activiti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on provides an additiona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The findings show how language learning is situated as a communicative and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 and that common and shared topics are crucial for participation. Further, a shift in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status during interaction at mealtime is possible. An extended way of incorporating language teaching into multilingual preschool contex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在线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而作用于学校线上线下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教学。为明确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的发生机制,文章首先构建了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之后实施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修正假设模型,得到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模型修正的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是对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最大的内部因素,而教学互动是对在线学习参与意愿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外界条件和社会支持对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较弱。最后,文章从提高质量、增强互动、完善教学、利用压力等角度提出在中小学推进OMO教学的建议,以期突破在线教学困境,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交流互动"是网络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网络教育中缺少教师参与和学习行为评价反馈,交互环节形同虚设。在探究网络教育资源互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交互决定理论,应用Web日志挖掘技术,构建了对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客体适用性进行评价反馈、智能指导的互动平台,然后详细地论述了该平台的设计原则、功能和关键问题实现方案,期望利用该平台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的交互,确保教与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首当其冲。文章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学习热情,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根据课程特点,通过合理创设和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