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心的峰顶     
阿鲁瓦里亚少校是1965年第一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印度登山队的成员之一,当他站在世界最高点的时候,他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2.
闻超  王楠  杨赟 《考试周刊》2014,(94):21-22
歌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笔下的浮士德在具有鲜明同一性的同时具有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两位伟大作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别具一格的写作特色及其笔下的具有象征形象的浮士德从而揭示出浮士德这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鲜明特色和时代精神。与此同时两部作品又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描述了浮士德为了获取更多知识和权力,遂向魔鬼出卖自己灵魂的故事,尽管其结果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及对实现社会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2,(19):8
这是1983年冬季的一天,天还没亮,12岁的埃德就起床了。这一天,他要和父亲去攀登美国的最高峰惠特尼峰。埃德的父亲是个探险家,他时常带着埃德出去探险。由于风雪不小,父子俩用了大半天的  相似文献   

4.
赵佳 《文教资料》2007,27(20):94-95,109
歌德所著的《浮士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笔者试从人性欲望入手去揭示欲望是维系全剧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纽带,并通过对欲望的辩证关系阐述进入浮士德的内心世界,从而探寻欲望的终结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歌德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历经辗转,直到1831年,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终告完成。  相似文献   

7.
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炼金术士浮士德,已成为西方文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几百年来,诸多作品都围绕浮士德这一形象展开,其中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歌德的《浮士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若按亚里士多德和朱光潜的悲剧理论来解读,《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浮士德》两部作品的悲剧起因、净化作用以及生命力感等都不相同,其在悲剧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考察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的观点,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讨论.其一,所谓"新的审美原则",其实不过是"快感说"的老调重弹,美并不等于感官快感,仅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只是处于人生的低级境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中,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其二,以"蛋糕上的酥皮"来比喻美与艺术的关系,是有问题的,包含了对于"美"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的误解.这个错误的根源之一在于,对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和命题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虚拟的无限广阔的人生实验场。中学生透过文学可以看到人生,极大地拓展人生体验,认识人生的心理空间,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人生智慧,提高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歌德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历经辗转,直到1831年,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终告完成。《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是现代中国颇有影响的一种理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评价大都是否定性的.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评价.作者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生和道德的实质,比较合理地反映了人生境界由下而上,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逻辑进程.因此,它是一种值得基本上肯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美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其人生境界观对人格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格教育的目标、形式以及对教育者的人格要求三方面.其中,教育者作为人格榜样的观点对当下人格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歌德及其浮士德精神影响了宗白华的一生,他研究歌德的主要篇目是《歌德之人生启示》。宗白华对歌德的研究旨在从歌德或浮士德精神中找到当时中国青年解救的办法乃至当时整个中国的出路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是一部探求人生真谛的苦旅,揭示了艺术与生命的种种玄妙之处,通过与贾菲·莱德禅悟之旅,在孤凉峰的山顶上经过沉思冥想,最终践行了参禅悟道式的朝圣之旅,进行了一场伟大的背包革命,摒弃了物质生活的方式,在精神上追求到自由。  相似文献   

17.
《浮士德》新探——基督教圣经视野下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德的《浮士德》历来被视为世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不同国家不同人民所拜读。大多数学者都侧重在文本产生的历史背景中解读其中的资本主义人文精神。笔者独辟蹊径,将文本与宗教经典——《圣经》作具体的横向比较,系统地进行全新的宗教阐释,试图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圣经》文学和基督教思想对诗人力作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圣经》文学对文学创作的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18.
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续。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在顺境时,想着去善待他人。己顺,示人以平和;己达,示人以谦恭;己喜,示人以沉静。即使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张狂、不招摇、不炫耀。善待,有时就是一个亲切的姿态,就是一种温和的态度。心胸宽广,不是指能装得下几个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个他人。旋马之地,接纳他人无数,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心。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