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教学研究范式不是理论,但它会促使理论的产生。范式与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建构也应建基于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基础之上。在对传统教学论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构建现代的教学论,我国教学研究范式应进行如下的转换:在存在样态上,将从独白走向对话;从教学研究者追求的信念来看,将从关注体系构建到注重问题解决;从研究对象来看,将从关注“教科书式”问题到关注“超教科书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论的当代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教学论研究主题,教学论的检讨与发展,反思性教学,中程理论研究等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热点,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1)数学教育应转变观念,注重主体发展。(2)数学教育研究应当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反思。(3)数学教学应重视反思性教学。(4)应当加强对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耀斌 《教育与职业》2007,(36):118-119
“学科教学论”已实现了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变,但现有课程体系仍然存在着不足,在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重建“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必须从调整课程结构比例、拓展课程类型、整合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实践、开发潜在课程等方面,探索“学科教学论”课程的重建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教育技术的继续发展高利明(北京大学·北京·100871)在1996年的北京高校电教年会上,我写了一篇题为“我国教育技术的世纪之交发展”的文章,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讨论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研究。同时,...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已由“单一课程”向“课程群”转变,且课程的性质也由“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转变,同时丰富了实践教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使其与基础教育更好地契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应走人本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多学科教学论相互融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余曦 《考试周刊》2010,(7):138-139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以“竞技化为中心”的现象,本文作者以中南六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与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认为教师目前应该积极主动地对以往所形成的以竞技化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淡化竞技化教学注重健身和人文精神;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多样的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师本身的观念要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发展(向健身性与文化性方向发展、向主动性与娱乐性方向发展、注重人文精神方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与课程论并非是平行发展的,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理论体系更完善;教学论经历了“求善”、“求真”到既“求真”又“求善”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张力的过程,课程论是以“求善”为背景产生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平行的两个分支,目前,两者正处于分化期;现代教学论将从知识教育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课程论将逐步进行课程论的本体与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重心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培养目标上,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此,高职教育的教学重心应向以下几方面转变1.从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转变;2.从注重理论教学向注重实践教学转变;3.从学科的单一化向学科的综合化转变;4.从单一专业教育向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转变;5.从单一的教学中心向技术传播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五个转变得到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由"教什么"向"学生获得什么"转变;教学设计从立足"教"向立足"学"转变;教学实施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教学效果从关注"外在变化"向关注"内在发展"转变;教学评价从"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注重传授理论及历史知识到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从传统的"三中心"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参与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从系统讲授向专题武、点评武教学转变,从知识考察为主的考试向理论应用和思想表达为主的综合性考试的转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定荣 《教育研究》2005,26(7):44-48
库恩的范式理论把科学的发展看成是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过程,范式从形成到变革分为四个时期,即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教学论的发展应表现为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嬗变与更替;教学论的发展目前处于危机阶段。教学论摆脱危机的方式在于实现研究范式的转型,从目的一手段范式转向人文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充满矛盾、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深受其影响的现代教学理论也充满矛盾。在现代性制约下的教学被规划为有严格的理性规则和操作规范的活动,程序化、可操作性原则渗透其全过程。超越现代性是教学理论回归“以人为本”道路的必然。为此,当代教学理论要确立新型教学发展观,批判传统一元智力理论,关注教学理论的生活性、实践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式要实现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外部转向内部、从思辨到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违背了现代教育理论下的外语教学规律 ,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从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转变 ,必须更新观念 ,从教师自身做起 ,通过具体的课堂训练有效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潜力 ,以确立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课堂研究引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 ,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 ,成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课堂研究就是研究者深入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课堂“场域”之中 ,综合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研究的研究方式。开展课堂研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和教学论建设的需要 ,理论和实践联盟的需要。开展课堂研究需要广大教师、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合作。研究课堂有主客位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深描解释法、教学案例研究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论的科学化是近现代以来教学理论发展最主要的诉求之一,也是我国教学论研究者一直努力的目标。通过对“科学”的厘定,把教学论科学化的内涵理解为教学论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教学研究方法(论)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和教学问题的现实性与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教学论科学化的可能途径,即通过研究方法(论)把理论与问题有机地统整起来。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程若以课堂教学加模拟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实践锻炼。"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图解决长期困扰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脱节、学科与行业脱节等问题,开拓一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以"角色"理论之形成为借鉴,研究课堂教学,概括课堂教学"体验"理论——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师生共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现象和本质,研究教学体验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体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美国私立大学教学与教研、科研的关系,认为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重心有一个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科研为中心最后二者并重的过程,教研是教学和科研的中介,科研肩负着多重目的。本文认为,私立大学生存靠教学,发展靠科研。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学的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它不仅在理论层面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科视角的支持和论证,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助于诠释教学场域中呈现的新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教学的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文化的意涵、文化传统与教学、文化变迁与教学、教学中的文化冲突与适应、多元文化与教学及网络文化与教学等六个方面。教学的文化研究今后尚要注意厘清教学文化的基本概念,集中和深化研究主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进一步提高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当代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课题暨首届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专题研讨会。与会博士生代表围绕着"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这一主题,就教学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在"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必要性,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当前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