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骨架,是引领幼儿了解音乐、听懂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因此,节奏乐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乐器演奏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节奏感,而且能帮助幼儿加深对所学音乐的理解、记忆、感受.并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从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等.在幼儿园开展节奏乐教学活动,具体要从哪些方面做起才能让幼儿既感兴趣又掌握技能.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中的节奏乐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节奏感、生动活泼的演奏形式深受幼儿喜爱.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选择已配好节奏的乐曲给幼儿练习.对于已有节奏乐基础的中班幼儿,如何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成为一段时期来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不同的节奏变化表达了不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使音乐变得各具特色,优美动听。节奏乐教学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启迪幼儿的节奏感和音色感,能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但如何让节奏乐教学变得轻松、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教学当中,有三种类型的活动,一是歌唱,二是律动,三是奏乐。歌唱活动是用人的声音来体验、感受与表达音乐;律动就是用肢体动作、姿态来感受与表达音乐;奏乐活动就是用乐器来体验、感受与表达音乐。幼儿园推行的音乐"节奏·小叮当"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生活中、教学中节奏乐的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实现"乐文化"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音乐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5.
在节奏乐的演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倾听和分辨音乐的节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乐曲的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儿童发展水平,我们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会倾听,结合语言、动作、体态、声势、图谱、打击乐等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在节奏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快乐,感受节奏之美,发展幼儿运用节奏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从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中的节奏乐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节奏感、生动活泼的演奏形式深受幼儿喜爱。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选择已配好节奏的乐曲给幼儿练习。对于已有节奏乐基础的中班幼儿.如何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成为一段时期来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重点。但是.此时期的幼儿能否在感知乐曲的基础上进行节奏创编呢?这也令我闲惑。本学期,在我班开展“欢欢喜喜迎奥运”的主题系列活动期间,我节选了幼儿已接触过的乐曲《绿色奥运之风》的第一部分作为活动材料,开展了一次新型的节奏乐教学活动。该曲是一首进行曲性质的曲子,  相似文献   

7.
于海英 《山东教育》2012,(Z6):57-58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我园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中,重视了节奏教学与幼儿日常生活的整合,重视了多种教育手段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导幼儿多渠道寻找、感受节奏,培养节奏感节奏是一连串按一定规律组合的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用听觉去感知。1.从生活中寻找节奏  相似文献   

8.
当前幼儿园都在开展节奏乐教学,我在这里谈些个人意见,以便共同研讨,提高对节奏乐教学规律的认识。一、节奏乐教学的选材和配器问题(一)选材教幼儿演奏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很重要。用来演奏打击乐器的音乐作品(歌曲或是乐  相似文献   

9.
节奏乐器(又称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培养他们演奏的能力。因此,节奏乐的练习在幼儿音乐教学上是很有价值的。那么,如何进行节奏乐器的教学呢?首先,老师要熟悉掌握各种节奏乐器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一般节奏乐器可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三部分。高音区乐器可用小铃、三角铃、高音木鱼、圆舞板、响板、小锣等,中音区可用铃鼓、手鼓,中音木鱼、薄棒钗等,低音区可用大鼓、低音木鱼、大锣等。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蕴涵着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任务——素质培养。节奏训练是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音乐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因此节奏乐活动很适合幼儿,  相似文献   

11.
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深受孩子的喜爱。通过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技能。对于中班孩子,他们已经对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乐意用节奏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在表演区,拿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和好朋友一起敲敲打打,自我陶醉,不亦乐乎,可见孩子对节奏活动的投入与喜爱。选择这首民歌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旨在帮助幼儿通过"感受节奏、倾听音乐、拍打节奏、敲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畅游扬州民歌,表达无限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打击乐器的快乐,感受节奏活动的愉悦,体验用乐器传递快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体验节拍、节奏,掌握使用各种乐器的技能,并学会手眼协调进行演奏,体验到打击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打击节奏乐的演奏和伴奏有所思考、有所实践.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节奏乐器的演奏,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学生对节奏的感觉、对节奏的掌握,都直接影响着节奏乐器演奏的成败.教师只有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才有可能把节奏乐器的演奏教学得更精彩,发挥更多的作用,更受学生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邓红燕 《甘肃教育》2009,(19):48-48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宇宙间的万象,处处存在节奏,因而,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从节奏起步。那么,在对幼儿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节奏教学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本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以下关于幼儿音乐节奏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奥尔夫教学法重视体验、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不但适应幼儿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幼儿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能力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语言、动作、乐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有利于幼儿领悟戏曲唱腔艺术、体会戏曲舞蹈艺术、体验戏曲奏乐艺术.在应用过程中,将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幼儿...  相似文献   

16.
周佳 《科学教育》2009,(2):14-15
节奏乐训练在小学音乐课中是一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但节奏乐器多为人手一件,加之音色众多,在课堂教学中较难于组织,而传统的合奏教法又缺乏新鲜感,因此,节奏乐训练常常处于“鸡肋”的尴尬中。  相似文献   

17.
自主性发展是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过程,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主动性、主体性发展。高知识、高竞争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多变性,为了更好地立足于这个社会,幼儿必须具有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自主性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一、自由选择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基础尊重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为幼儿营造宽松的环境,这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如:在“音乐的瞬间”教学游戏中,首先,教师让幼儿自己配乐。一段节奏乐,配何种乐器演奏,小铃、圆板还是铃鼓,幼…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于2/4拍多种节奏型的音乐练习参与积极性很高,为了让幼儿有新的尝试和体验,我设计了这节玩奏乐器活动。活动选择捷克著名"铜管五重奏"乐曲《啤酒桶波尔卡》,通过欣赏感知乐曲动感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让幼儿结合有趣的故事情景大胆想象、思考、探究,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满足幼儿探索音乐的欲望,体现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2/4拍节奏(××|××|、××|×××|、×-|-×-|)。  相似文献   

19.
经常遇到些青年教师这样问我:“你是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的?”“你带的孩子表现的节奏这么丰富,是用什么方法教会的?”其实,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游戏形式、即兴的动作及奏乐等活动,把语言、表演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让幼儿自然地、带有音乐性地表露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在实践中,我是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幼儿打击乐器一套、节奏卡片、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基础训练: ①幼儿做律动。 (放录音、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并要求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优美的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