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蒙·威廉斯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在传播领域同样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威廉斯传播思想的主要特色,即对经验主义传播模式的借鉴和超越、文化研究和社会研究的基础作用以及文学批评的根基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文章指出,威廉斯早期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和社会研究对传播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使他的传播理论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开创者之一的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梳理了他有关传播和大众传媒的论述.本文认为,对"文化"的再定义是理解威廉斯传播思想的出发点,而他对"大众"和"传播"等传播学核心概念的与众不同的论述,值得我们重视.威廉斯从当代文化的现实情形入手,讨论了大众文化的合法性及其被商业化的扭曲,最后把视野投向了现代传媒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他对美国当代实证学派的批判,同样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阐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形成的关于全球传播格局的理论,如依附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世界系统理论和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等,分析了这些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存在的各种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李普更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工人运动,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途径和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途径以及早期传播对当代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综合不同的知识研究方法,依次探讨中国的视觉传播研究“如何发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有哪些发现?”:首先,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追溯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起源问题,分析其产生于新闻摄影与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的深层原因,及其从策论研究到理论建构的早期历程;其次,基于文献计量学路径,梳理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其核心问题域在媒介形态演进中的变与不变,以及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所生产相关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继而,借助知识谱系学思路,从本体和方法两个维度勾勒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理论建树;最终,基于上述探讨总结现有研究的得失,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学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借鉴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论述了档案传播的涵义、受众及受众理论在档案传播中的核心地位,文章还分析了我国档案传播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原理与周边传播理论在对外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运用周边传播理论对此次疫情传播的速度和防控的难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有效防控疫情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跨文化传播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有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思考对跨文化传播活动实践进行了审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陆地 《当代传播》2021,(3):28-31
周边传播的概念提出以来,理论和观点一直散见于多篇文章.本文从周边传播概念的深化和周边传播理论的哲学底蕴、研究体系、模式建构、多重价值以及战略与策略等方面,对周边传播理论的范式、内容框架进行浓缩的全景式论述,提出了很多关于周边传播及其理论研究的新思维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反腐败传播”一般包含传播再现、传播动员和传播监控三个类型.本文以新闻报道/影视剧、电视问政和网络反腐为例,分别解释了上述三类传播类型在中国反腐败传播中的具体实践,并就其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辩证分析,并提出反腐败传播的历史性和在地性是创新理论研究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时代背景,分析和阐发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及其所体现的理念、价值和实践层面的全方位引领,以期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守正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引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时现有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思考以及对跨文化传播活动实践的审视和分析,对跨文化传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确认。  相似文献   

14.
张锦涛  王维 《青年记者》2024,(1):103-108
长期以来,应急传播的研究取向受西方风险传播和危机传播等理论影响颇深,随着国家应急事业的发展,这种欠缺独立性的学术关注与其逐步增强的现实意义形成了鲜明反差。本文梳理辨析了应急传播与临近概念之间的释义差别,区分了“突发事件”“风险”与“危机”三大基础概念及其在传播学领域的延伸涵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理解应急传播的场景化框架。本文引入事件视角,详细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类型、等级和周期等特征对应急传播实践过程的具体影响,并将传播主体范畴进行了扩展考量。  相似文献   

15.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要求传播效果研究者在深化传播效果理论研究的同时 ,还必须深化对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的研究。本文在对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独到的理性探讨的基础上 ,对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细致入微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张娇娇 《今传媒》2012,(9):101-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信息空前传播。微博在融合传统媒体传播特点的同时,也正以独特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引发信息传播的变革。本文试图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从传播效果理论角度对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探讨,并试图对微博传播的负面效果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微博的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佳 《东南传播》2010,(8):60-62
微博由于其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其"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形势迅速发展。微博作为新生的媒介形式,其自身的特征以及其传播模式都有别于传统媒体。本文在对其传播模式以及特征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当前网络语境下微博的传播主体和传播特质等多个角度的分析,利用长尾理论对微博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并为当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成长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对象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虚拟主持人、AI主播的出现对传统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地位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如何更好地实现主持传播的有效情感链接出发,以通感理论为切入点,分析通感理论对主持传播的影响,阐释通感理论在主持传播中的应用,从传播主体融合、技术壁垒突破、传播空间拓展等三个方面探索促进主持传播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Twitter看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twitter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与以往传播工具的不同。并以Twitter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后现代网络传播模式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递"碎片化"导致的内容"碎片化"和受众结构"碎片化",并分析了信源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至今已经超过十年.其间,该理论在中国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营销传播领域.毋庸置疑,企业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导因素和推动力量.本论文立足于对135个著名企业的中上层营销传播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了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状况,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体环境下,推动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