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认知到行动: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依法治教工作的推广和实施、教师队伍的教育法律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法律素质,培育法治精神是依法治教的基础工程.笔者将教师的教育法律素质分为:教育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为提高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实施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主体和关键力量。教师具备法律素质是执教的需要,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是维护自身权利与义务的需要。因此法律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法律素质包括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它应该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一、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意义首先,在依法治国的宏大工程中,教育是主战场,是基础,是关键,是奠基工程。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必须首先抓教师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因为教师是学校中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示范者,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懂法、遵法、守法,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法律意识、较高法律素养的学生。为此,必须强调对教育者———教师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其次,从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教师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表现在政治思想、法治观念、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心理障碍等方面。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仰仗法律,实行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紧迫任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希望。然而纵观目前教师队伍的实际,就会发现教师素质的状况仍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实施。这严重影响到未来人才的质量,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现代化、整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不相协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敬业精神。很多人对教师地位与作用不明确,仅仅是把教学当作一种谋生职业,并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法律素质与教育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中学(中专)阶段是学生各种意识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和法制教育。这种双重忽视,导致学生缺乏必备的法律常识:面对不法侵害,不知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分辨不清合法与非法,以致触犯了法律。目前加强法制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是要让他们从小形成较强的法制意识,为…  相似文献   

9.
2001年以来,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五”普法的要求,积极实施《安徽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教,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有力地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全方位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本身政治思想觉悟的高低几乎决定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法律素养的高低对未成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而有些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几点措施,以期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起到建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首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有了国家法律的依据,成为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遵循的准则,乃至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略。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14.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依法治教的直接推动者和具体实践者,是依法治教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5.
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二政治课开设《法律常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17.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 ,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 ,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及方方面面 ,特别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项教育方针的实施 ,到最后都集中在教师这个环节上 ,在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真正执行者。所以教师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 ,甚至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在传统教育中 ,或者说在“传授知识”的教育中 ,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就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有“一桶水” ,给学生“一杯水”是没有问…  相似文献   

18.
合理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立法将教师作为与其他专业人员无异的一类群体,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没有呈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导致教师管理实践中问题和争议频发。教师职业源于现代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建立的需要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与其他类型专业人员最显著的区别即在于教师职业的公共性,而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公共性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应以教师职业的公共性为分析基础,以公共性强度差异为划分维度,确立不同教师群体的法律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以公共性保障及其与自主性的协调为目标,确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科学设计教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加强中小学教师普法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是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的公民、实现教师发展专业化、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诉求。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制素质的调查分析1.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的现状(1)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整体上认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四五”普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实现由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转变”。成教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意义重大。一、成教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法律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情趣、法律行为和法律信仰。从整体上看,目前成教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问题。(一)主流1.成教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司法改革、法制进程,能够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