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已出的《老子》注譯極多,任繼愈先生《老子繹讀》(2006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和陳鼓應敎授《老子注譯及評介》(修改增補本)(商務印書館2009年出版)兩書爲《老子》注譯提供了基礎。但新作還是續有出版。因《老子》之體裁是詩。"詩無達詁"。這爲新的注譯提供了空間。"詩"特重意境:一個"字"表達一個意境,而非僅僅意義;多言外之意;語法特別靈活。以往的注則多用直譯法,以致有時意境全失,解讀也就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我擔任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時,偶過學校圖書館,看見工人正在清理雜物,以板車將一些廢置不用的桌椅文具拉走,其中有一大堆破舊雜志棄紙.我跑去把那些廢紙翻出來,大大吃了一驚:竟有一大套商務印書館的百衲本<廿四史>.  相似文献   

3.
攝影者的陳述崩裂、地震等詞匯常用來比喻一種歷史的巨燮,尤其是革命.比如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有人將其視爲"火山爆發"①.此種修辭的合理性實際是在語言形象之外的.辛亥革命將皇朝統治轉燮爲共和體制,不僅改燮了中國的政治圖景②,同樣也劇烈地改燮了它的地理風貌和人們對這種風貌的感知.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兩本杭州西湖攝影集,對此提供了富有説服力的證明.一本是《西湖風景書》③,初版於1910年——清王朝覆(滅)的前一年;另一套《杭州西湖》三集,是《中國名勝》系列叢書第四種.第一集初版於1 9 1 5年;第二三集初版於1 920年.這兩套攝影集被摧枯拉朽、革新一切的辛亥革命這一分水嶺所隔開.毫不奇怪,在這麽短的時間内,商務印書館由於政治燮换的壓力無法僅對原書進行修訂再版,而是重出了一本完全不同的集子.④因此,兩本攝影集分别表達了兩個歷史時代:革命前舆革命後、皇朝的過去舆共和的現在.盡管我們不知道1910年攝影集的拍攝者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1915年《西湖一集》由著名革命活動家黄炎培(1878-1965)舆吕頤壽編纂;《西湖二三集》由追隨黄炎培提倡實用主義教育并熱衷地理學的莊俞編纂.  相似文献   

4.
龔鵬程 《中国文化》2006,(1):99-115
一、知識結構的缺陷一九二五年一月,北京“京報”副刊征求青年必讀書目與青年愛讀書目各十部,邀社會名流提供目錄。胡適等人都交卷了,唯獨魯迅作答時發了一通牢騷,曰:“青年必讀書,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 說下出。……我以為要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此語可見其性情,但誰都知道那是故意這 麼說的激矯語。因為魯迅自己的中國書就看得很下少。  相似文献   

5.
正一首關乎"戊戌變法"的佚詞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戊戌四月廿三日(1898年6月10日),光緒帝載湉頒詔"明定國是",啓動"變法"之時,王國維入上海《時務報》館當書記兼校對才兩三個月。他"混迹庸衆",卻心系"變法",懷着極爲感奮的心情,致信引薦他來《時務報》的好友許家惺說,"連日讀上諭,皆有怵惕振厲之意",~1幷且賦詩述懷,抒其"我身局斗室,我魂馳關山"(《戊戌雜詩》三首之二)的高遠之志。非常巧合的是,在近年公布的王國維之父《王  相似文献   

6.
賀昌群(1903-1973)字藏雲,四川馬邊人,著名歷史學家.曾就讀於滬江大學,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抗戰期間任浙江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之後任南京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副館長等職.先生治學範圍涉及宋元戲曲、中西交通史、敦煌學等領域,著有《元曲概論》、《漢簡釋文初稿》等. 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賀昌群與吕叔湘、李小緣先生之間書信多封,這些書信作於1943年,為我們了解以上幾位先生之間的交往,以及先生治學等情况均有參考價值.  相似文献   

7.
作爲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精華的木犀軒藏書,於1937年由袁同禮、胡適等人與原藏家李盛鐸家屬開始議價,但一度因抗戰烽火中斷;1940年,才以40萬元的價格,歸入當時在北平淪陷區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1942年,木犀軒藏書全部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并由吴豐培、華忱之等人進行了點收和編目;1956年,在趙萬里、宿白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出版。  相似文献   

8.
正關於陳寅恪(1890—1969)與語文學(philology)之間關係的問題,雖然學術界歷來多有討論,但是有一批重要的相關史料卻一直沒能進入大家的視野,這就是原藏北京大學東語系圖書室,現歸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部管理的陳寅恪舊藏東方語文學類書刊。衆所周知,這批書是陳寅恪在1946年10月重返淸華大學後於翌年賣給北大東方語文學系的,賣書的直接原因是購煤取暖。蔣天樞(1903—1988)在《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民國三十六年(1947)條下對此事做過簡要的記述: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的六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前所未聞的新書;另一篇《民之父母》,曾以别名包括在《禮記》和《孔子家語》裏面,一直流傅。但就是這篇久爲人知的舊作,竟使我们不能等閑視之,而不得不改變某些舊日觀念。  相似文献   

10.
編後     
本期不乏亮人眼目的佳構. 李澤厚先生《知識論答問》結末立論:"哲學不只是糾正語言,不只是專業化的細節鑽研,不只是文字游戲,更不應是一味鼓吹無序、毀滅和'什麼都可以'.人類學歷史本體論把哲學看作是'研究命運',首先便是人類的命運.這裏從認識論再次思考'人活着'及其命運作爲哲學第一命題的確當性."此意在現時代細審,格外發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商業是我生在流通領域的行爲。流通過程主要在民間實现,離不開民衆,并反映出民衆心理。商業的行爲方式,從"日中爲市"開始,大都是約定俗成的,并依據一定的潜形社會契約進行,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比三家"、"買的沒有賣的精"等。而這些潜形契約和具體的都形成民俗的俗。商俗是有濃鬱氣息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宫廷刻書機構武英殿修書處是内務府下屬機構,對武英殿修書處組織機構的研究,是其基礎研究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金良年先生等學術先進將武英殿修書處的組織機構劃分爲監造處和校刊翰林處(或稱校對翰林處),但這一論斷,得不到收録了武英殿修書處官修的《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欽定總管内務府現行則例》等文獻的支持。根據清代官修政書及武英殿修書處檔案,武英殿修書處分爲互不隸屬的刊刻(事務)系統與編校系統,監造處是從武英殿修書處最高常設行政官員監造這個職位派生出來的約定俗稱的稱呼,校刊翰林處(校對翰林處)是爲處理武英殿修書處的編校事務而組建的臨時性團隊,它們都都不是法定機構。  相似文献   

13.
张求会 《中国文化》2007,(1):145-146
文輝的《陳寅恪詩箋釋》快要出版了,他約我寫幾句話。因爲我這些年也在作一點義寧陳氏的研究,又提前看過此書的初稿,這才壯起膽子答應下來。想說三個問題。  相似文献   

14.
李雪濤 《中国文化》2021,(1):197-218
本文以我國最早的漢德詞匯表《額哷馬尼雅語》爲研究對象,對德國漢學家福克司(Walter Fuchs,1902-1979)於1930年代對這一成書於1748年的雙語詞匯表的發現和研究做了梳理,同時根據德文和中文的史料對此書作者、德籍耶穌會士魏繼晋(Florian Bahr,1706-1771)的生平做了鈎沉.在對以往的研...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今天要講的題目,不是古典詩詞。"要見天孫織錦成",本來只是我的一句詩~1。"天孫",就是傳說中的織女,織女之所以叫織女,是因爲她能夠把天上的雲霞織成美麗的雲錦。我曾經把自己比作一條吐絲的蠶,說是"柔蠶老去絲難盡"~2——我從小熱愛中國古典詩詞,到現在已經教了70年古典詩詞,雖然今年已經92歲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教書。我自己就像一條吐絲的蠶,我希望我的學生和所有像我一樣熱愛古典詩詞的年輕人能夠把我所吐的絲織成美麗的雲錦。因此,我用了我詩中的句子"要見天孫織錦成"來做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我的副標題是,"我來南開任敎的前後因緣"。因爲經常有人問我:"你是天津人嗎?"我說不是。  相似文献   

16.
學人寄語     
正今年9月9日是湯一介先生辭世兩周年忌日。想到先生說過的許多話,頗多感慨。上世紀90年代,湯先生曾與一位比利時大學生對話。問,湯一介爲什麼不說自己是哲學家?湯曰"這個問題得由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來回答"。本世紀初,湯先生在《我的哲學之路》自序中再次寫到,那一時期的普遍看法是,只有馬恩列斯、毛澤東等幾位偉大領袖才可以被稱爲哲學家。"其他人只能是哲學工作者。他們的任務只是解釋這些偉大人物的哲學思想'。并且,這類解釋往往是政治的,簡化的,而不是哲學的。比如全部哲學史就只是存在與意識、唯物與唯心、進步與反動的簡單歸類。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哲學家,但卻應當主張,每一個  相似文献   

17.
正《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是一部在學界廣有聲譽的著作。此書1936年編成,當年僅油印五十部,分送家屬及知交徵求意見~1。嗣後,1958年臺灣世界書局率先出版排印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又印行了據《初稿》增改的修訂本《梁啟超年譜長編》,并且,即便是稀見的油印本,也借着編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之機,於1999年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行世。由此,該編也因多次出版與重印,而成爲易得之書。探  相似文献   

18.
李零 《中国文化》2006,1(2):28-31
(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8章)“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話說,端着點。人不端着點,就“不威”,看上去,沒有威風凜凜的那麼股勁兒。這和學習有啥關係?我想,孔子說的“學”,不光是讀書,更重要的,還是修行習禮學道德。修行習禮學道德,目標之一,就是有君子風度,如果沒有君子風度,莊重不足,輕浮有餘,當然說明,他沒學到家,“學”自然“不固”。  相似文献   

19.
<正>總的來説,中國人對"陰陽五行"應該是比較熟悉了。到現在爲止,中醫還是講陰陽五行,無論是理論也好,還是運用也好,仍然是陰陽五行這一套.更不要説看相啊、算命啊、占卜啊、看風水啊,還是要講陰陽五行的。但陰陽五行非常複雜,到底是怎麼回事。比如陰陽五行怎麼樣相生相克啊,這些理論也很多了。還有陰陽與五行到底是什麼關係,它們到底是什麽時候聯繫在一起的,這也有很多不同的説法,有的説是《書經》襄面就有了,有的説是在《管子》裹面就有體現,但更多人説是鄒衍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的,這叫陰陽家.這裏不想討論這些問題,因爲這  相似文献   

20.
尋訪楊廷和     
正一五百年後,楊廷和已沒什麼存在感了。雖然,他做過十幾年的內閣首輔,是管領天下的一代人物。雖然,他兒子是楊愼,論著作之豐,可謂明代第一人。我們經常說中國人有官本位意識,但那或只是入世的權宜之計,幷不代表內心裏知人論世的眞正標準,官本位似乎只用來對待活人,對待古人幷不如此,毋寧說是相反的。所以楊廷和位極人臣,權傾一時,如今卻門庭冷落;而楊愼有狀元兼文豪的身份加持,倒是遠遠壓倒了父親的身後名。可以說,楊廷和是個被遮蔽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